“席黄牛”卖牛记


 
  牛是农家的“宝”,耕田耙地少不了!昔日隆冬时节,在庆城县山区乡镇的田间地头,随处可以看见农民赶着耕牛拉车运肥送粪忙碌的身影,但最近几年,特别是今冬很少见到这样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辆辆“铁牛”。熊家庙办事处米粮川村村民席有祖指着手扶拖拉机自豪地说:“自从有了这家伙,村里的耕牛快都全‘下岗’了,就连我这个养牛20多年的老耕户也卖掉大黄牛,改买‘铁牛’耕地运粪了。”

  席有祖今年67岁,土地刚分到户,他就开始在村里养起了牛。一根长鞭一把犁,耕田耙地的活干了20多年。为人忠厚老实的他,耕地不留梁、不留畔,技术好,干活肯卖力,乡亲们都愿意请他耕田犁地,摇耧耙种。这些年来,每年下种季节,他都要耕100多亩山地。一来二去,大伙就给他取了个“席黄牛”的绰号。

  自小就爱牛如命的“席黄牛”,在去年麦子刚“开镰”的时候,突然将他的2头大黄牛卖掉了,买了台手扶拖拉机。对老席的这一“惊人”举动,村里人一直都很是纳闷,直到那天邻居听见他老伴嘟囔他,大伙心里的疑团才解开。

  原来,去年到处给人耕地赚钱的老席,前年“夏忙”时又买了头牛,打算“夏忙”时机多揽点活,也多赚一把。没有想到,由于近年来县上落实国家购买农机实行政策性补贴,加之山地都退耕还林了,一些农户纷纷买回了“铁牛”耕地。“铁牛”翻土深作业快,又无需操太多心,所以备受农户喜爱。而像“席黄牛”这样的老把式,一时间竟没了市场,惨遭“熊市”。去年“夏忙”,他不仅没赚到钱,还白贴了近千元的牛料钱。吃一堑,长一智。

  去年刚过完年,“席黄牛”痛下决心,卖掉了两头大耕牛,用卖耕牛的钱买了台“铁牛”。老席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一台“铁牛”现在只需4000多元,国家还补贴近千元,比头耕牛还便宜。可养一头牛每年都投入2000多元的饲料,即使农闲也得要人看管喂养,遇到牛生病,还要花大钱。而“铁牛”就没有这些吃喝拉撒的麻烦,只要给它“喝饱”就行,干起活来又好又快又省心,过去牛耕一亩地要用大半天,如今机耕不到两个小时就能完成,按耕1亩地40元计算,1台机子1年就能挣2000元纯利。“铁牛”除了耕地外,农闲时还可以用做动力,抽水、搞运输样样都能干,还省出了劳力,儿子、儿媳安心得在外打工了,可谓一举多得。“咱这是‘鸟枪换炮’,太值了。”老席喜得都合不拢嘴。庆城县在新农村建设中,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作为重要载体来抓,县上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调动了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目前,该县有农机具5600多台,仅去年,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60多万元,购置新型农机具661台件。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