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紧紧围绕畜牧优势产业,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了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养殖基地为载体,以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的畜牧产业新格局。预计今年全省肉类产量610万吨,禽蛋产量470万吨,奶类产量500万吨,分别比2002年增长28.5%、20.7%和2.4倍;畜牧业产值1150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43.5%,农民人均牧业现金收入910元,占第一产业现金收入的45%,分别比2002年提高6.5和12个百分点。
扶持加工企业发展,培育大型龙头企业。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按照改造一批、建设一批、引进一批的思路,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目前,我省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已有195个,其中超亿元的37个,年产值达到168亿元,上缴税金13.45亿元。特别是乳品加工企业发展迅猛,先后引进了恒天然、蒙牛、伊利、光明等20多家知名龙头企业。全省乳品企业已有164家,日加工能力1.2万吨,乳品产量、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均居全国第二位。禽类加工发展强劲,今年新增加工能力3亿多只,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全省大型养猪场发展势头强劲,下半年全省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新建和扩建规模养猪场达36家。到11月底,全省生猪存栏2931.09万头、能繁母猪存栏335.52万头,分别比6月底增长18.79%和17.08%,遏制了生猪生产下滑的局面。
加强产业化基地建设,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围绕加工龙头,各地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培育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承德、张家口两市,巧借京津养殖企业外迁之机,承接奶牛、肉牛、肉禽、瘦肉型猪等大型养殖企业20多家,总投资近百亿元。全省产业化基地发展到320个,初步形成八大特色产业集群,带动了畜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省各类养殖小区发展到2300个,生猪、蛋鸡、奶牛、肉羊规模养殖率分别达到44%、76%、35%和35%,比2002年提高11个、7个、10个和6个百分点。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产业联系更加紧密。目前,全省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已达350个,辐射带动农户25万户。这些合作组织主动开拓市场,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协调龙头企业与养殖场(户)的利益关系,入社农户收入增长10%以上。
大力推进标准化管理。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制定省级标准120项、市级标准300余项,畜牧标准体系初具雏形。全省建立各类畜牧标准化示范区90个,对加快标准的推广实施,促进畜牧生产方式转变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以优势畜产品集中产区和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共有756家生产单位通过产地认定、71个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全省肉、蛋、奶等标准化生产率达到70%以上,质量品牌优势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