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月盛斋”的酱羊肉是著名清真菜。它早就名满京华,至少也有200多年的辉煌历史了。每当“月盛斋”的五香酱羊肉出锅时候,大凡经过正阳门前的行人无不有酱香扑鼻的快感。要是想去品尝一番的话,只消在旁观望师傅不慌不忙地往热油锅里放酱羊肉,但见稍炸捞出,师傅会手脚麻利地切成条儿,那色呈枣红,外焦里嫩的酱肉或卷薄饼,或浇汤面,其鲜美劲儿就别提了。清代道光年赞叹的“喂羊肥嫩数京中,酱用清汤色真红。日午烧来焦且烂,喜无膻味腻喉咙”一直流传至今,令人难忘。
相传在清代乾隆年间,北京牛街的回民马庄瑞在前荷包巷支起了“羊肉床子”,每到宫廷祭祀庆典时,便有机会进京应差“祭羊”。一来二去地使他有机会见识御膳房名师制作的御用五香酱羊肉的绝妙,从此日夜捉摸自己如何能学到手,使“羊肉床子”改朝换代。
乾隆四十年,马庆瑞在大前门外的户部街开设了一间清真肉食店。为了祝愿自家生意能像回民过“斋月”似地兴盛,特意挂上了一块“月盛斋”的吉祥牌匾。马老板生财有道。他的第一招便是走门路,花重金买来皇宫御厨制作酱羊肉和烧羊肉的秘方。经过自己一番消化和改进,“月盛斋”制作的肉食一上市便顾客盈门,很快就博得了广大食客的普遍称赞。马老板的第二招则是服务热情,送货上门,主动推销。光户部街上便有户部、吏部、工部、礼部和兵部几家大衙门,那里清一色的当朝权贵显爵。能让大官们吃上送到嘴边的美味,岂有不喜欢、不吹捧的?就是送个顺水人情也够扩大马家清真肉食的影响的了。马老板还有第三招,狠抓肉食高质量。这里的酱羊肉只选用西口大羊的后腰窝和前腿制作,还用特制的三伏老酱和浓香味醇的百年老汤,所以“月盛斋”五香羊酱羊肉味美上口,令人百吃不厌,回头客特别多。
光绪年间,为了给慈禧太后庆祝寿诞,专门用“月盛斋”的酱羊肉、烧羊肉和酱羊杂碎特设一桌寿菜。内宫总管李莲英对马庆瑞的第四代传人马德成说:“月盛斋的酱羊肉,老佛爷算吃可了心了。”后来,大凡进京公干的外省官员,想给上司请安或进献点礼品的,最佳选择之一便是提上几个“月盛斋”酱羊匣子了。后来“月盛斋”堂而皇之地高挂一块“前清御用”的匾额,从此,“月盛斋”的名子叫响了京城,文人雅士也多有前往凑趣的。清代著名文士朱一清的著述中便有极妙的赞词:“户部门口羊肉肆,五香酱羊肉名满天下。”这一来,“月盛斋”
的美名传扬更远。令人特别惋惜的是“月盛斋”五香酱羊肉的绝活之一“百年老汤”毁于庚子年八国联军之手,到了后来,马庆瑞的传人又经过了许多年的苦心经营,才算逐渐恢复了“月盛斋”的五香原味。
时过境迁,百年老店“月盛斋”早从户部街迁址到了前门大街。它的独家优质美食——“五香酱羊肉”盛名长驻。据说我国的许多驻外使节,常常要捎带一些“五香酱羊肉”出国,“月盛斋”名品也就随之传往欧美和亚非许多地区。要说这家正宗“五香酱羊肉”能有长时间不变味不走形的好处,那可真的让享用的外国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呢。
“酱羊肉”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上等鲜嫩羊肉1000克,黄酱适量,药料五种:丁香6克,砂仁6克,肉桂5克,陈皮5克,豆蔻3克,共计25克;香料两种:八角(即大料)12克,花椒8克,共计20克;冰糖50克,葱段75克,姜片50克。
制作技艺——
1.选肉:选用内蒙产的上等绵羊,取前腿腱子、胸口、腰窝、脖、颈等处的鲜嫩肉料,洗净后剔除筋腹,看肉下刀切块。
2.制汤:锅内放入清水,把黄酱倒入调开,用旺火烧开,加入葱段、鲜姜片、精盐、冰糖稍煮一会儿,用纱布过滤,去渣待用。
3.码肉:按部位将羊肉顺序码入锅内,使老肉在下,嫩肉码在上面。
4.炖肉:锅内倒入酱汤,用大火烧开。将药料和香料分装于布口袋中,扎紧袋口,放入锅中。开锅后煮一小时,再加入“陈年老汤”,盖上锅盖,焖煮六至七小时。揭开锅盖,将肉分层捞出,用锅中原汤冲去肉上葱、姜即为成品。如需存放一两天,把羊肉一块块捞出后,将浮油刷在肉上,当油凝固后方可起到自然密封作用。如需存放五、六天,可入冰箱冷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