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兴元家坐落在距芒市城区2.5公里的潞西市芒市镇发电厂自然村。全家有5口人(全劳力),有水田2.5亩,旱地5亩。1997年从山区油菜地迁至发电厂,那时他家田少地瘦,且人口多,吃粮紧缺,生活较困难。今后全家人怎样生存,怎样才能脱贫致富?发展什么产业才能赚钱?已成为沈兴元日思夜想的问题,也关系到他一家人生活的出路。
通过市场调查,他看到了近几年来德宏大力发展水牛产业带来的良好机遇,活牛及牛肉价格不断上扬,牛肉产品远销上海、广东、杭州、江苏等省市,供不应求。他开始摸索着搞肉牛短期育肥。
他经营的主要方式是选购长势较好的小牛或有育肥效果的瘦牛,通过短期育肥饲养,或者采用提成分利的方式将牛群放到有劳力、有饲养经验而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人家进行饲养。在他发展养牛的同时,州县畜牧兽医部门给予了他大力扶持,2003年和2006年州市畜牧兽医部门和镇畜牧兽医站分别给予3万和4万元的贴息贷款,改造牛圈150平方米和建造青贮氨化窖74立方米,赠送4000元的青料粉碎机一台,青贮氨化用塑料薄膜二卷,免费提供营养砖1500公斤,驱虫约3000多片,开胃药物500多包。
畜牧部门的大力扶持和肉牛短期育肥带来的高额利润,大大增强了他养牛的积极性。通过几年的经营,已建盖了10万多元的住宅一幢,另有5万元宅基地一宗,青料粉碎机一台,摩托车二辆,拖拉机一台,彩电一台等等,流动资金15万元以上,年均纯收入7万多元,其中农业收入2000多元,养殖业收入68000多元,全家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97%以上。现在他家存栏水牛26头,黄牛18头,山羊36只。成为当地乃至全市通过肉牛短期育肥脱贫致富的模范。
当与他谈起经营牛生意经历时,他回忆说:“刚开始买一头小牛49元,经短期饲养后竟卖得了130元,赚了80元;还有一次购了180元的一匹马,当时手中只有60元,最后也赚了100元。就这样买瘦(小)牛育肥,一次次赚钱的事吸引了我、打动了我”。于是就开始走上了肉牛短期育肥的路子,由2头、3头养起,终于发展到了现在平均每天至少买、卖3头以上牛的规模,最多时一次达到50头。
他的成功经验,激发和带动了本村30多户农民发展肉牛短期育肥。他依靠国家发展畜牧业的优惠政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周边农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