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春初甲鱼的饲养管理措施

 冬末春初,随着气温逐渐回升,越冬池内的甲鱼开始苏醒。然而,由于越冬期间尤其是越冬后期饲养管理、投喂饵料不当等原因,会使水质逐渐恶化,病菌大量繁殖而导致疫病流行,往往会引起甲鱼大量死亡,造成严重损失,应特别注意。

    1、加强营养,增强甲鱼体质

    冬眠苏醒后要多投喂些动物内脏和鲜螺、蚌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每天投喂量不得少于亲鳖体重的15%,以尽快补充营养消耗,避免越冬后期和早春出现死亡高潮。当水温继续上升,鳖已开始摄食时,可投喂一个疗程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并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E,过一段时间,视具体情况,可再投喂一个疗程。

    2、调节水质

    春季亲鳖苏醒后,当水温达到15~18℃以上时要大换水1次,并降低水位,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用量为20~30毫克/升。

    3、加强疾病防治

    甲鱼刚苏醒时由于体质较差,最易遭遇红脖子病侵害。红脖子病的病鳖,颈伸长后不能自然缩回,腹部有红色斑点,重者口鼻出血,常常引起大批死亡。因此要时常注意保持水质清新,勿使病鳖混入,及时清除残饵,能减少该病的暴发流行;如发现病鳖,应立即捞出,进行隔离治疗,病死的鳖应埋掉。池塘用生石灰消毒(每亩水面15~20公斤);用土霉素、金霉素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拌入饵料中投喂,按每公斤体重,第1天用药0.2克,第2~6天减半计算,6天为1个疗程。病情较严重时,可选用金霉素进行腹腔注射,每公斤鳖一次注射15~20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连续注射2~3天。用病鳖的病变组织(肝、脾、肾)做成疫苗,混入饵料中投喂,或进行腹腔注射,剂量为每公斤鳖使用1~2毫升,可使鳖体产生免疫因子,预防此病的发生。

    4、清除钻泥鱼类

    不少养鳖场和养鳖专业户,为了充分利用鳖的残饵和水体空间,在养鳖池中混养了不少鱼类,包括有钻泥习性的鲤、鲫鱼等。这些鱼类平时与鳖争食,在鳖冬眠期间,又因其钻泥习性使鳖不能安静地冬眠、消耗体力和营养,引起死亡。因此要清除钻泥的鲤、鲫鱼类,只放少量的鲢、鳙等肥水性鱼类,以便于调节水质。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