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蚕共育操作技术规范

  小蚕共育是增强小蚕体质,促进小蚕发育的有效途径,也是确保蚕作安全、稳定蚕茧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规范补催青技术

  1、适时发种:春蚕种分发时胚胎发育一定要达到转青卵标准;夏秋种发种时间要适当提前,以点青卵为宜。蚕种领回后须进行黑暗保护。

  2、领种做到“四防四注意”。 四防即:防剧烈震动、防高温闷热、防日晒雨淋、防农药中毒;四注意即:注意不用不清洁的用具包种、注意不用塑料薄膜和手提包装种、注意蚕卵盒要平放,不要积压、注意缩短蚕种在途中时间。

  3、及时摊放蚕种,进行黑暗保护处理。

  4、升温补湿:蚕种进室前,室内温度掌握在23℃左右,尔后逐渐升温,蚕种运抵后,将温、湿度升至目的要求,补催青期温度控制在25.5-26.5℃,干湿差保持在1.5℃。

  5、确保蚕室环境质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禁止有害有毒物品和异味气体靠近和进入蚕室。

  二、规范温湿度调节技术

  小蚕喜高温多湿,必须确保小蚕1-2龄期温度控制在27-28℃,干湿差0.5-1.0℃;3龄期温度25-26℃,干湿差1.0-1.5℃。应防止重加温、轻补湿;重白天、轻夜晚;重晴天、轻雨天;重春蚕、轻夏秋蚕;重食桑期、轻眠期;重温湿度、轻换气。做到适时补湿,昼夜和晴雨天室内温度基本保持平衡,眠中温度适当降低,注意通风换气和保持室内光线均匀,使小蚕在良好的环境内生长发育。

  三、规范小蚕用叶管理技术

  应根据各个龄期采摘适熟叶,做到老嫩、厚薄、颜色一致,不采雨水叶、虫口叶和过老过嫩叶,做到早晚采叶和计划采叶。采回的桑叶要合理贮藏,保持叶质新鲜。给桑以蚕儿吃饱不剩叶、桑叶不干瘪为原则。根据给桑次数、发育龄期确定每次给桑量。

  四、规范常规处理技术

  1、做好收蚁工作,做到适时感光、及时收蚁、操作轻便、动作迅速、防止蚕体损伤、蚕头遗失;

  2、及时扩座匀座,蚕头密度适当;

  3、抓好眠起处理,做到早止桑、迟饷食,饱食就眠,提青分批,确保小蚕发育齐一;

  4、定期除沙,1龄不除沙,2龄起、眠除各1次,3龄起、中、眠除各1次,保持蚕座整齐、清洁、干燥。

  五、规范消毒防病技术

  消毒防病应贯穿于养蚕全过程。收蚁后及各龄饷食前使用防僵药剂进行蚕体消毒,每天使用一次新鲜石灰粉;发现病蚕立即拣出,投入毒缸;坚持换鞋入室、洗手给桑;蚕具勤曝晒,创造良好生长环境。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