埠南张家村养鹿奔小康的经验

    山东招远市宋家镇埠南张家村,95年投资60万元,突击施工在村西野外建成一处养鹿场。96年繁殖鹿羔64只,加上出售鹿茸等收入,共盈利70 万元, 97年出售种鹿和鹿茸等收入 205万元,盈利139万元,98年上半年鹿饲养量达到 380只,其中种鹿198只,已盈利150多万元,成了该村奔小康的支柱产业,被市府授予全市养殖业的先进单位。市电视台向全市播放其养鹿实况, 受到干部群众高度赞扬。他们养鹿的主要经验是: 1.提高认识。他们通过外出考察后认为,鹿是草食动物,饲养成本低, 吃草多,吃料少,抗病力强,容易饲养;鹿茸、鹿胎是名贵的药材,价格高, 销路好;鹿肉是美味佳肴,富含营养。 于是决定把养鹿作为全村振兴经济的主要项目,加大力度,切实抓好。 2.加强领导。由村委主任张丕泉兼任鹿场场长, 并从吉林省聘请一名技术员。4名饲养员实行效益与工资挂钩, 制订了定人员(没有特殊情况固定不动)、定任务(每人养鹿50只)、定产羔(母鹿每年产羔1只,全群计算成活率90%)、 定报酬( 完成任务每月工资400元)、定草料(根据鹿的大小定草料) 和超产奖减产罚(鹿羔成活率超90%部分和节省草料,折价奖励给饲养员; 鹿羔成活率达不到 90%部分和多耗草料,折价罚40%) 的’五定一奖罚”责任制, 调动了饲养人员的积极性。例如母鹿产羔,大家轮流值班,昼夜看护,使鹿羔成活率高达95%以上, 成鹿也未发生过病亡现象。整个鹿场生机勃勃,兴旺发达的景象。 3.注重效益。在专家的指导下,该场引进梅花鹿和马鹿两个优良鹿种。 前者成本较低(每只种鹿3000元),养成年母鹿,繁殖鹿羔一年即可收回鹿本, 养公鹿产鹿茸,两年可收回鹿本;后者成本较高(每只种鹿1.5万元),母鹿每年产羔1只,公鹿每年产鹿茸3公斤,价值1.8万元,效益也很可观,一年均能捞回鹿本。因此,加快了资金的周转,保证了养鹿场规模的不断壮大,效益逐年增加。 4.以青代精。根据鹿为食草动物,吃好草,适当补料, 即可养好的特点,他们从“草字上大作文章,夏、秋季节大量采集鲜青草、树叶喂鹿, 做到多吃草,增加食欲,提高采食量,节省精料,降低饲养成本,并将部分青饲料晒干,保持绿色入垛保藏,作冬春饲草。每年秋天组织劳力,大搞青贮饲料。 他们在养鹿场院中建起了一个青贮饲料窖,用5 个绿叶以上的鲜玉米秸作原料,铡细、装贮窖内,踏实(边装边踏,越实越好 ),封闭严密,制成富含营养的“草罐头” 。连续三年每年青贮5万多公斤,共计15万公斤,用其冬、春枯草季节喂鹿,这样,达到冬、春喂贮青,夏、秋喂鲜青,四季不断青,以青代精, 既减少养鹿饲养成本,又确保鹿只吃饱,吃好,个个健壮无病,发育良好, 成为养鹿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5.科学饲养,该场按照各类鹿对营养的需求进行科学配料。母鹿怀孕后期,饼类和鱼粉类高蛋白质饲料占20%, 玉米等能量饲料占62%,麸皮等含磷的饲料占16%,骨粉或贝壳粉占2%,另添加微量元素和少量食盐;怀孕前期和空怀期,高蛋白质饲料占10%~15%,骨粉占0.5%~1%,其余相同;哺乳母鹿、 鹿羔和种公鹿按照母鹿怀孕后期标准配料。在饲养管理上做到定时定量,勤添少喂, 饮水及时,吃饱吃好。鹿厩常打扫,保持干燥,鹿场定期消毒,讲究卫生, 保持食槽净、草料净、饮水净、鹿体净,确保种鹿瞟肥体壮。母鹿2岁配种,3 岁产羔,促使适龄母鹿的怀胎率和产羔率达到98%,鹿群迅速发展。 目前,这个村,在省、市领导前来视察提出更高要求的鼓励下, 聘请高级畜牧师亲临进行技术指导,加大力度,扩大规模,争取存养种鹿4只以上,年盈利500万元以上,成为全省第一养鹿场。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