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生态环保型猪场粪污处理模式

    一、工程介绍

    1.饲养规模

    种猪场常年存栏生产母猪3100头,公猪114头,哺乳仔猪(28天断奶)5210头,保育仔猪(6—20kg) 7502头,生长猪(20一50 kg) 9803头,育成大猪(50一100 kg)7315头。

    2.废弃物排放量及废水水量、水质

    经过对种猪场废弃物的长时间跟踪检测,彻底摸清了猪场污水排放量及特点,如表1所示。种猪场每天排放的鲜猪粪约59.3 t,猪尿及冲洗水278.3t。此排污量已结合工程的特点及饲养工艺的要求。进行了调整,进行清洁化生产。考虑到当地人力资源丰富和人工工资相对较低的实际情况,猪粪采用人工收集的方式,以减少冲洗水的使用量,其中用于防暑降温的清洁水进行回用,雨污分流,并按清洁化生产的要求,严格控制饲料中重金属等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量,以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把场区内的所有生活污水接人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结合生态牧业项目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水部份进行综合利用,其余经处理后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畜禽废水排放标准。

    废水在经过厌氧发酵的处理后,部分经发酵处理过的废水作为生态有机肥加以利用,在遇到用肥淡季或雨季,全部废水经进一步处理后,可以达到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所规定的标准。

    3.工程设计规模

    每头猪每天排放的污染物按表1中数据计算,种猪场每天排放的鲜猪粪59.3 t,猪尿及冲洗水278.3 t,考虑到10% 的设计系数,该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日处理猪粪污水300 t/天,有机肥加工车问处理猪粪40 t/天。

    3. 处理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是设计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整个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本工程按生态理念为指导,注重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生态平衡,协调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之问的关系,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的两个良性循环,工艺流程见图l。

    污水通过沟管由场区自流进入污水处理站,废水先经过格栅,去除废水中的稻草和大的悬浮物体,经沉砂井沉砂,去除废水中的砂,减少管道等的堵塞情况发生,废水自流进入集水池。考虑到猪场污水排放特点以及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集水池容积为100 m。进入集水池的废水由泵泵入水力筛网,以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猪毛等杂物,水力筛网筛出的浮渣等集中进入集粪池,进行固体堆肥处理。经处理后的污水自流进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的作用不仅在于降解部分悬浮物质,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有机物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能,同时也为后续好氧处理配水起到积极作用。水解酸化池容积为300 m。。本工程采用改良型的UASB发酵工艺,总池容为1350 m ,分成独立的二格,便于后续管理运行,采用相互并联的方式,日处理水量约为300 t,采用常温发酵(520cC,冬季采用增温的方式)。由于厌氧出水中污水的BOD/COD比值较小,仅为0.26,不利于污水的进一步处理,必须进行调节。由酸化调节池中的一部份酸化污水进入配水池,以调节厌氧出水的BOD/COD的比值。配水池容积为150 m。。好氧处理工艺采用SBR污水处理工艺,采用自动化管理。SBR好氧处理池容积为600 m 。在工程设计时采用了稳定塘工艺,主要考虑到可以防止环保突发事故的发生,设置稳定塘也可以减少好氧处理运行费用。稳定塘总面积为19300 m2。

    畜牧场人工收集的粪便由车运至集粪池,每天收集的猪粪约为53 t,同时由水力筛网筛出的悬浮物约为每天2 t,全部进入集粪池,集粪池容积为100m3 。猪场每天收集的粪便由集粪池进入固体废弃物有机肥堆场进行处理。

    沼气作为清洁高效能源,热值约为2.30×103J· m3,沼气必须加以完全利用,不允许向外排放而形成第二次污染。沼气主要用于场内生产区小锅炉、0.5 t饲料加工蒸气锅炉的辅助能源、75 kW双燃料发电机组发电及猪场仔猪舍等的增温,多层次、多角度利用沼气方式,从而避免了因季节变化可能引起的沼气外排现象。由于沼气中含有细小杂质及H s等腐蚀性气体,沼气经气水分离器、脱硫净化塔、计量后进人200 m。沼气贮气柜,为了防止回火,沼气在经过阻止回火器后供场内各用气单位使用。

    由于污水处理工程处于坡地上,与有机肥使用基地之间存在高程差,为了减少工程投资,同时也考虑到使用有机肥的方便,本设计采用沟管自流的方式,把经厌氧发酵的有机肥自流进人各用肥单位。在用肥淡季,则可采用手扶拖拉机把有机肥运送到较远地区用肥的单位使用,以提高有机肥的使用比例,减少对好氧及稳定塘的压力,同时也能更有效的确保不产生突发性环保事故。

    在用肥季节,有机肥的使用可结合农田灌溉同时进行,这样可大量节约灌溉用水,对有限的水资源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猪场的废水经过厌氧发酵后,可杀灭大量的病菌,特别对于大肠杆菌有很强的灭菌能力,厌氧出水作为有机肥使用,作物的病虫害发病率大幅下降,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随着农药使用量的减少,不仅可减少农业的生产成本,同时对于环境也能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

    整个污水处理站用电设备共计13台,总装机容量283.4 kW,常用容量为51.2 kW,每天总耗电量为903.2 kWh。

    5. 工程设计特点

    (1)可根据用肥季节,按需及时调整工艺路线,以达到资源综合利用、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2)采用多级自流,减少运行成本;厌氧池采用并联的方式设计成独立的两格,便于管理。

    (3)污染治理采用厌氧消化与SBR相结合工艺,设置中间水池,将厌氧出水与酸化集水池的水进行混合,提高C/N后,有利于好氧反应。

    二、工程调试运行

    污水处理工程自2005年7月建成后,进入工程调试阶段。

    1. 厌氧调试

    厌氧工程调试利用在建设沼气工程时先期建成的100 m。集水池进行菌种的富集工作。取正常发酵沼气池的污泥10 t加入集水池,随后每天加入1 t污水并每天搅拌5次,从外观和pH进行判断,如上部产生较多的细小白色气泡或污水经常上下翻动并pH正常,再根据需要每天加入污水。当工程建成时已培养了近4个月,将富集的厌氧菌直接泵入厌氧罐,再用清水把池内注满进入正常调试。污水进水浓度由低到高,不必进行COD等检测,只要控制每天的进水量,从产气情况和pH进行简单判断就可,如产气正常,pH在7左右,就可以加大进水,同时为了加快调试过程,采用循环泵进行间断回流,经20天后,基本达到满负荷状态,出水COD去除率达70% 以上。

    2. SBR池的调试

    好氧工程调试时取城市污水处理厂含水率在98%左右的好氧污泥30 t进入SBR池,池内加满清水后开始曝气,加入污水量约为池容的10% ,前三天进行闷曝,接着按设计流程时间进行进出水的控制。但加入的污水量不能在30分钟污泥沉降体积(sV∞)达到15前全部进入,而根据池内DO与污泥沉降性能进行控制。当sV 达到15%后,就可以进行满负荷的运行,虽然前几天会出现污泥外流与出水水质不透明的情况,只要控制DO达到2.0以上,以及污泥沉降性能较好即可,这样既可以让沉降性能不好的污泥自动外排,起到生物的自然淘汰,同时又可以快速增加污泥量,减少调试时间。经过近25天的调试,SBR池就达到满负荷运行,SBR池进水浓度和出水浓度的情况见图2。

    调试过程中,进水量一般在COD去除率达到80%后再增加水量,约在25天之后达满负荷运行。由图3中可以看出,COD的去除率随着SV30的升高而增高,在35%的时候,达到较大值,去除率约在85%左右;而后,随着sV∞的增高,COD去除率成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污泥量的增大,影响了污泥的沉降效果,从而影响了去除效率。

    因此,该SBR池的SV30宜控制在30%~35%之间,在这个阶段,COD去除率可保持在80%以上。

    三、工程运行管理

    污水处理站应为一独立的运行管理机构,由专门的管理、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管理,实行两班运转管理,整个工程管理人员仅为3人。运行费用见表6。项目工程造价为308.50万元,加上工程设计费(4%)、工程调试费(2%)共18.5万元,项目所需投资为327万元。

    四、效益分析

    1.环境与社会效益分析

    (1)为解决养殖场普遍存在的粪尿流失、污染河道等问题找到了一条科学的出路,畜禽场周围的环境卫生也将因此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该种猪场日处理养殖废水300&nb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