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猪阶段的饲养管理(4)

九、生长肥育猪瘦肉生长率和采食量的估测生长肥育猪的管理是现代养猪生产中的一项重大挑战。生产一头肉猪,其生长肥育期内消耗的饲料,占其出生到屠宰整个期间所需饲料总量的80%左右。降低这一阶段生产成本的关键是要最大限度地改善饲料转化为活体重的效率。影响商品猪场饲料利用率的主要因素是所用猪种的遗传潜力,猪的饲养环境,以及所采用的营养方案。这些因素相互间是密切关联的;在任何一种特定情况下所用的营养方案,都取决于所饲养的猪对养分的需要量,而这一需要量又决定于猪的遗传潜力和其所处饲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预测猪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时,第一步首先必须估测猪的体蛋白质沉积率,因为猪体蛋白质沉积率是决定猪对蛋白质需要量的主要因素。此外,我们还必须了解猪的采食量,这样才能配合出能在猪采食潜力范围内满足猪营养需要量的日粮。因此,我们必须具有关于猪体蛋白质沉积率和猪采食量的数据,才有可能制定出能最大限度改善猪的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饲喂方案。猪对养分的需要量以及猪的采食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猪的基因型、猪的性别和体重以及猪所处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换句话说,决定饲喂方案的二大主要因素,即蛋白质沉积率和采食量,在不同的猪场中都是不同的;并且,即使在同一家猪场中,也因所用猪种的改变以及(或者)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时常有所不同。基因型对瘦肉生长率和采食量的影响见表19,该表显示的是美国普度大学(座落于印地安那州)进行的一项研究(Gu等,1992)。该研究对5种基因型进行了相互比较,这5种基因型代表了进行该研究时美国养猪者所能得到的主要猪种。由表可见,生长性能的变化范围相当大:最高采食量和最低采食量之间相差0.22千克(达平均值的7%左右),活体日增重相差100克以上(达平均值的11%左右),瘦肉生长率相差60克/日(达平均值的19%左右)。显然,能满足猪营养需要量的最佳日粮,是随基因型的不同而不同的,表20就说明了这一问题。表20显示了表19中二种基因型(即表19中的基因型4和5)为达到最高瘦肉生长率所必需的日粮可消化赖氨酸水平。能满足基因型5需要的日粮赖氨酸水平比基因型4所需要的日粮赖氨酸水平高27%左右(见表20)。表19基因型对生长率和采食量的影响基因型采食量(千克/日)日增重(克)瘦肉生长率(克/日)13.1591632923.0292436133.06101039043.24100133253.031017393Gu等(1991)表20针对特定的基因型进行日粮配合基因型45瘦肉生长率(克/日)332393采食量(千克/日)3.243.03机体总蛋白质沉积率(克/日)a130154总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克/日)bc15.618.5日粮可消化赖氨酸(%)0.480.61日粮粗蛋白(%)d12.814.7a机体总蛋白质沉积率:瘦肉生长率÷2.55(NRC,1998);b总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机体总蛋白质沉积率×0.12(NRC,1998);c忽略赖氨酸维持需要量;d玉米——豆粕日粮。表21显示了基因型和环境对瘦肉生长率和采食量的影响,这是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最近一项研究的结果(Hamilton,1999)。该研究中,将具有不同生长潜力的二种基因型的猪饲养在优良或恶劣的环境中。无论哪一种基因型,饲养于恶劣环境中时的瘦肉生长率都低于饲养于优良环境中的猪。因此,饲养于优良环境中的猪,其为满足需要量所必需的日粮赖氨酸总量就高于饲养于恶劣环境中的猪(表21),然而恶劣环境中猪的采食量也较低。因而,结果是,在每一种环境中,二种基因型对日粮赖氨酸水平的要求都相互接近(表21)。表21二种基因型饲养在二种环境下的生长率和采食量基因型AB环境良好恶劣良好恶劣日增重(克/日)9738611022902采食量(千克/日)2.752.452.862.49增重/耗料0.360.350.370.37瘦肉生长率(克/日)434394467397机体总蛋白质沉积率(克/日)a170155183156总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克/日)bc20.418.522.018.7日粮可消化赖氨酸含量(%)0.740.760.770.75Hamilton(1999)a机体总蛋白质沉积率=瘦肉生长率÷2.55(NRC,1998);b总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机体总蛋白质沉积率×0.12(NRC,1998);c忽略赖氦酸维持需要量。至少,在理论上,饲喂方案必须针对特定的条件,并且,需要有方法能测定或预测每一种环境中的蛋白质沉积率和采食量以便精确地进行日粮配合。这样的饲喂方法叫做“环境针对性饲喂”。然而,在实践中,极难做到在商品猪场中直接测定蛋白质沉积率和采食量;此外,蛋白质沉积率和采食量还随时间的推移而有不同。传统上,各种营养需要量,包括NRC推荐量,提出的营养需要量数值对各种不同的猪种和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都是相同的。编纂最新版NRC《猪营养需要量,1998》的学者们认识到,需要开发一种计算机模型以便在制定营养方案时能将猪对营养需要量的变化都考虑进去,最新版NRC《猪营养需要量》已经提出了这样的模型。这一模型在预测营养需要量时考虑了能影响蛋白质沉积率和采食量的许多重要因素。然而,必须了解蛋白质沉积率和采食量才能采用这一模型来预测营养需要量,因而本章将讨论预测此二参数的现有方法。表22列出了通常用以测定赖氨酸需要量的步骤。首先要测定瘦肉生长率,然后利用这一参数来预测机体蛋白质增长总量。瘦肉增长量占机体蛋白质增长总量的主要部分,而测定胴体瘦肉量比测定机体蛋白质总量来得容易。所以,在无法直接测定机体蛋白质总增长量的情况下,瘦肉增长量的测定值通常就是估测机体蛋白质总增长量的依据。情况通常都是这样的。对赖氨酸需要量来说,可利用对于日粮赖氨酸消化率、吸收后赖氨酸用于蛋白质沉积的量、蛋白质增长量中赖氨酸的含量以及赖氨酸的维持需要量等的了解来预测日粮赖氨酸水平(表22)。至于其它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则可利用理想蛋白质比率(例如Baker于1997年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比率,见表23)计算得出。此外,还需要了解猪的采食量,才能计算出日粮中赖氨酸和其它氨基酸的水平。本章将集中讨论可用以在实际生产条件下测定瘦肉生长率和采食量的方法。表22估测赖氨酸需要量的步骤估测:1.胴体瘦肉生长率根据对无脂瘦肉量的预测公式进行估测;2.机体总蛋白质沉积量根据瘦肉增长量进行估测(÷2.55)3.赖氨酸需要量根据以下参数进行估测:i.日粮赖氨酸的消化率;ii.吸收后赖氨酸用于蛋白质沉积的效率;iii.蛋白质增长量中赖氨酸的含量;iv.赖氨酸的维持需要量。4.根据理想蛋白质比率估测对其它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Baker,1997);5.估测采食量以计算日粮中赖氨酸和其它氨基酸的含量。表23猪必需氨基酸的理想模式(以真可消化氨基酸水平为基础)活体重10—20千克20—50千克50—110千克氨基酸赖氨酸100100100精氨酸423018组氨酸323232色氨酸171819异亮氨酸606060亮氨酸100100100缬氨酸686868苯丙氨酸+酪氨酸959595蛋氨酸+胱氨酸606263苏氨酸656770Baker(1997)总瘦肉生长率的测定测定生长肥育期全期或该期一段时间内的总瘦肉生长率,是比较简单的,只要了解该期开始时和结束时的胴体瘦肉量以及该期的总天数就行了。计算公式如下:瘦肉生长率(千克/日)=[结束时胴体瘦肉量(千克)一开始时胴体瘦肉量(千克)]÷测定持续的天数文献报道提供了多种用于测定生长肥育期开始时胴体瘦肉量的公式。这些公式通常仅仅依据活体重进行计算,表24列出了美国的二个公式。测定体重较大时的胴体瘦肉量,则通常必需依据活体重和背膘厚二个参数,然而有些公式还将眼肌面积也包括在内。美国的“全国猪肉生产者协会”(NPPC,1999)最近发表了根据屠宰后的胴体测定值预测胴体瘦肉量的公式,详见表25。此外,还可利用活体超声波测定值来预测胴体瘦肉量,表25也列出了NPPC(1991)依据超声测定值的预测公式。表24估测生长阶段开始时猪胴体瘦肉量的预测公式Brannamm等(i984)的公式,适用于活体重15—50千克的猪:瘦肉量(千克)=1.59+0.44×(活体重,千克)NPPC:(1991)的公式:瘦肉量(磅)=(0.418×活体重,磅)-3.650表25预测屠宰时胴体无脂瘦肉量的一般公式用Fat-O-Meater测定仪(FOM)对胴体进行测定(NPPC;t999)无脂瘦肉量(磅)=17.2668-[27.9344×背膘厚]+[3.5468×眼肌厚]+[0.5449×胴体重]用最后肋背瞟(中线)测定尺对胴体进行测定(NPPC.1999)无脂瘦肉量(磅)=24.3677-[20.0488x背膘厚]+[0.5476x胴体重]公式中:“背膘厚”单位为“英寸”“眼肌厚度”单位为“英寸”“胴体重”单位为“磅”用超声仪进行活体测定(NPPC;1991)瘦肉量(磅,含5%脂肪)=3.95+[0.308×活体重(磅)]-[16.44×第10肋背膘厚(英寸)]+[4.693×第10肋眼肌面积(平方英寸)]利用总瘦肉生长率作为预测蛋白质需要量的依据,有以下优点:●总瘦肉生长率的测定比较简单,对其含义也比较容易理解;●屠宰厂胴体测定值比较容易收集,为此付出的代价也较低;●屠宰厂数据是对胴体进行直接测定而得到的,而不是对活体进行超声波测定而间接得到的。事实上,许多国家的养猪者都可从屠宰厂得到一份报告,其上列出了关于该养猪者每一屠宰批次中每头猪的胴体重和背膘厚或预测的胴体瘦肉量,养猪者就可利用这些数据计算总瘦肉生长率。●然而,上述的总瘦肉生长率计算方法也可能有如下一些缺点:●利用一般化的预测公式来预测胴体瘦肉量可能会发生一些偏差;●不同屠宰厂通常都未能采用标准化的方法来测定胴体重和背膘厚,这就会使胴体瘦肉量的测定发生偏差;●最重要的是,应用这一方法只能得出生长全期单一的一个瘦肉生长率数值,这似乎是在说整个生长肥育期内的瘦肉生长率是一成不变的,而实际情况显然不是这样的。图3显示的是一种典型的瘦肉生长曲线。这一曲线是总瘦肉生长率325克/日的一头猪的生长曲线,是根据NRC(1998)模型中的标准瘦肉生长曲线绘制而成的。体重较轻时瘦肉生长率较低,以后逐渐增高,达到最高点后又逐渐降低。图3中的水平线代表计算出的体重20—120千克整个期间的总瘦肉生长率。如果如前所述将蛋白质需要量建立在总瘦肉生长率的基础之上,就会过高估计该体重范围初期和后期(图3中的A段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