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操作细节,减少
饲料浪费
养殖场偶尔会遇到加工
饲料时缺少一种原料而用其他原料代替,或缺少某一阶段的
饲料而用其他阶段
饲料代替的情况;
饲料加工过程中搅拌不均匀现象普遍存在;称取原料时不过称;原料以次充好等均是造成
饲料浪费的重要环节。
正确选择和使用药品,提高
养殖效益
盲目选择药品造成的浪费
现在我国的绝大部分猪场老板都是滚雪球式发展起来的,有着几年甚至十几年的
养殖经验,可以说都是
养猪专家,但却不一定是药品专家,甚至很多老板对药品知识的了解很少,对兽药行业的了解很少。于是在选择药品时出现两个极端:一是盲目追求低价位,我们说货比三家是没错,可我们在比较药品时却往往会因为没有鉴别真伪的能力而导致拿真货与假货比较,从而严重影响用药效果;另一方面则是盲目追求国外产品或人药产品,国外大型制药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实力等方面确实较国内公司有明显的优势,但我们也应该客观地看待进口药品,不应盲目追求,普通类产品如青霉素、土霉素、磺胺类药,这些国产率高的产品,经过这么多年的国产化,国内生产的产品已经完全达到国外水平,甚至有些企业还将此类产品出口到国外,因此没必要使用进口产品;另外有些国外企业已经在国内建厂和采购,因此产品质量和国内同类产品无明显差异;同时进口产品市场也良莠不齐,一些市场上标示为进口的产品没有合法文号,产品真正出处也无法考证。
药品使用过程中的浪费
饲料加药和饮水加药已普遍被
养殖场接受,但在临床使用中搅拌不均匀的现象却普遍存在,从而给猪场造成浪费。在此建议猪场在大群用药时一定不要嫌麻烦,将药物搅拌均匀才能达到群体给药的目的,对
母猪口服投药我们可采取个体给药的方式,以保证足够的给药量。
另外,给已经拒绝采食的猪的料中加药;将不溶于水的药物用饮水给药;对已发病猪群用预防剂量;药物配伍不当降低疗效;注射部位肌肉坏死、影响药物吸收。以上几种情况都会造成浪费,临床中应加以杜绝。
非生产天数造成的极大浪费
非生产天数是指任何一头生产
母猪和超过230日龄的后备
母猪没怀孕、没哺乳和没配种的天数,用X代表非生产天数,以28天断奶计算,一头
母猪胎指数=365÷(114+28+6+X),当X=10时,胎指数为2.31,当X=20时,非生产天数相差10天,胎指数为2.17,如果一个500头
母猪的猪场按非生产天数差20天和10天比较,那一年仅
母猪造成的浪费=2.5(kg)×2(元)×10(天)×500(头)÷70%×2.17=77500元,如果再算上非生产天数内生产的子猪造成的损失可达几十万元。
而非生产天数的来源有:后备
母猪未发情;断奶过晚;
母猪返情;
母猪流产;死胎;空怀,而这些现象在每个猪场均或多或少存在,因此在管理上应建立一套相应的标准和制度,减少非生产天数,提高猪场效益。
合理用好人、财、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用好人、用对人,建立一套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猪只的饲养、防疫等具体操作均须由员工来完成,因此也可以说猪场的效益也是由员工来实现的,加强人员的管理,实行合理的薪酬分配办法、通过晋升、降职、调岗等手段建立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用好人、用对人,是猪场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企业的资金是有限的,如何用好有限的资金是包括猪场在内所有企业面临的问题。我们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更新猪群、提高技术含量,还是扩展规模、建立新的生产车间;是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还是购买新的设备,这些都需要猪场负责人审时度势的做出决策,尤其是在目前
行情低迷的状态下,企业负责人更应根据自身经济、技术实力把握好猪场的发展方向。
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不周在猪场屡见不鲜,资金计划不周导致缺料少药;配种计划不周,配种过于集中导致哺乳子猪被迫提前断奶,保育子猪体重不足转入生长舍,育肥猪不得不提前出栏,降低猪场盈利;
饲料计划不周而出现积压或不足,
饲料配方经常改动,影响使用效果等。
以上均是在
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但又可以通过管理加以避免的现象,在此
行情低迷的情况下为大家列出以供
养殖同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