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缺乏监控意识和有效的检测手段,不能将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有机结合,出现误诊。同时由于缺乏了解,不能对疫病做出及时预报和有效的防范。许多猪场只认眼前利益,认为实验室的建立运行成本高,短时间也看不出明显的效益,所以不舍得花钱建立实验室,兽医临床诊断只是在感性的判断和经验中徘徊。许多新建猪场都是年轻兽医主事,临床经验浅薄,往往造成误诊,延误时机。同时也由于对预防兽医缺乏了解,疾病档案、疫病诊断记录等不全,不能对疫病危险及时做出预报,更不用说对策,所以造成疫病来临时,束手无策。
规模化猪场目前猪病流行表现出许多新趋势和特点,主要特征表现如下: 1.5.3 缺乏严格管理意识,片面强调人性化管理,没有对猪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有些大型猪场对自己单位建立的食堂行同虚设,实行对外承包经营,随意在市场采购肉类。有的猪场则是员工随意回家吃饭休息,人员随意出入,甚至有些技术人员还兼职一些个体户、饲料公司、搞药品推销等,回来后不经隔离消毒随意进入生产区,这样的管理体制势必引来大祸临头。 1.5 规模化猪场呼吸道疾病和繁殖系统疾病已成为最大的心头之患 如圆环病毒、喘气病、伪狂犬、蓝耳病、链球菌、胸膜肺炎等已经在多数场子出现并呈混合感染之势。 1.5.8 环境控制意识差,造成舍内、舍外污染源重重,防疫工作难搞。有些猪场本身环境控制条件不行,又不重视,舍内外苍蝇、老鼠成群结队;病死猪又不及时处理、医疗垃圾到处乱扔;粪便、污水漏天排放,臭气熏天,猪舍内饲料粉尘蒙蒙如雾。 1.1 病原混合感染使得疾病临床表现复杂而不再单一化 多因子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使得临床表现症状没有诊断特异性,继发感染和协同感染使得诊断在没有实验室协同分离的情况下困难重重,经验兽医已很难对病原定论。如今年在全国南方地区流行的无名高热就是最为典型的一种。目前国内这种混合病原性病种主要有猪断奶后全身消瘦综合症、萎缩性鼻炎、喘气病、弓形体病等。 1.5.5 缺乏人才培养意识,自己的人才留不住,一味依靠外来,专家对疾病诊断不一,猪场无所适从。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规模化猪场,自己的本土人才总认为是自己的,得不到足够重视和培养,甚至心存不相信态度。有病时专家请了一大堆,但由于对本土缺乏了解,所以诊断不一,钱花了不少,结果是疾病依然不能控制。由于对自己人才缺乏重视,在消毒等工作程序上做的不够彻底,留下隐患;技术水平的缺陷等也造成在采样送检、疫苗应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导致检测失败、误诊等等。 1.5.1 缺乏防范意识,对引种时引入的后备猪没有进行彻底隔离观察和有效的病原检测就直接进入生产区投入生产。这个问题在许多猪场实际出现,有的猪场就根本没有隔离设施或有也没有得以应用,多数猪场引种更谈不上进行病原的检测。有些猪场由于没有完整的后备猪舍,把引进的后备猪和育肥猪放在一起饲养,这样引入的后备猪如果自身带毒或者在运输过程感染带毒进入猪场,那么疾病的发生迟早是必然。 1.3 发病年龄提前或延后,如仔猪红痢、魏氏梭菌病等
核心提示:针对当前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情况和防疫方面存在的问题、缺陷,利用现代养猪在疾病控制中应该充分体现的新理念和系统论的观点,提出在饲料营养、消毒、环境处理、动物免疫、福利保健、治疗、实验室检测、重大事件应急处理等九个方面密切配合,构建有效的防疫体系。
1.2 隐性感染带毒增加,症状非典型化 如非典型性猪瘟、猪肺疫等,这主要是由于抗菌素等的长期使用,疫苗质量以及使用不当等因素造成。 面对以上这种疾病流行的新趋势,当前一些规模化猪场由于在体制运行、生产管理、防疫措施和技术等方面存在滞后、信息不灵、行业缺乏沟通以及对疾病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等因素,使得疾病频繁出现而无法有效控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分析之,主要在防疫中存在以下缺陷和问题: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