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培育是养鸡业中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是养鸡生产中最关键的阶段,因为雏鸡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成鸡的生产力、种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只有通过严格、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才能使成鸡充分地发挥出其优良的生产性能。 雏鸡体温调节机能较差,应提供适宜环境温度,坚持看鸡施温 初生雏鸡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还不完善,体温又比成鸡低2℃~3℃,刚出生时全身都是绒毛,缺乏抗寒和保温能力,既怕热又怕冷,随着日龄的增长,绒毛逐渐换成羽毛,保温能力逐渐增强,同时体温调节机能也逐渐完善。根据雏鸡这一生理特点,在育雏期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第1周35℃~33℃,第2周33℃~31℃,第3周31℃~28℃,第4周28℃~24℃,以后逐渐降低到室温。在具体执行时还要根据雏鸡对温度的反应情况和环境气候状况看鸡施温。 雏鸡代谢旺盛、生长迅速,应提供优质全价
饲料,加强通风换气 雏鸡代谢旺盛,心跳快,单位体重耗氧量和排出二氧化碳的量比家畜高1倍以上,需要不断供给新鲜空气,因此在管理上要加强通风换气。一般育雏前两周以保温为主,第三周兼顾保温和通风,第四周以通风为主。 雏鸡生长迅速,2周龄体重约为初生时的2倍,6周龄约为初生时的10倍,8周龄约为初生时的15倍。羽毛生长也特别快,而羽毛中蛋白质含量为80%~82%,因此应提供高蛋白全价饲料。饲料中的蛋白质应以动物性蛋白为主,并及时扩群,使每只鸡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饮食设施,以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 雏鸡消化吸收机能较弱,应提供易消化的饲料,坚持少喂勤添 雏鸡胃的容积小,进食量有限,肌胃研磨饲料的能力弱,消化道内又缺乏一些消化酶,其消化能力必然较差。 雏鸡免疫机能尚未健全,应采用全封闭育雏法,加强疫病防治 雏鸡免疫机能不健全,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而感染疾病,因此应采取各种防病抗病措施,确保其健康生长。(1)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入舍前对鸡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扫、冲洗、消毒,育雏期间定期带鸡消毒。(2)采用全封闭育雏法:饲养员吃住在饲养区,严禁其他人员和其他鸡舍的物品进入,杜绝疫病传入。(3)做好饮食供给工作:供给新鲜、无污染的饮水和饲料。(4)加强疫病综合防治: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预防疾病发生;根据母源抗体水平和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及时做好防疫接种工作,增强抗病能力。 雏鸡喜群居,胆小怕受惊,应做好防鼠灭害工作,保持环境安静 雏鸡喜群居,胆小怕受惊,惊吓和环境条件的突然改变,都会使其惊恐不安,因此在重点做好防鼠灭害工作的同时,饲养员在工作中应轻拿轻放,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对雏鸡的影响,保持环境安静。 雏鸡水分消耗多易脱水,应及时补充鸡体水分,防止雏鸡脱水 种蛋在21天高温孵化过程中蛋内水分消耗大,雏鸡出壳后又经过分拣、防疫、运输,才送达育雏舍,雏鸡很容易脱水,因此应及时供给饮水,最好是温开水,水中添加5%的葡萄糖和少量维生素C,以防应激和脱水。 综合以上分析,各生产单位必须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实际的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为取得优良的生产成绩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