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使獭兔
养殖业纳入良性循环轨道,笔者通过调查,提出獭兔养殖开发八要诀,供广大生产者参考。一要倡导规模经营。饲养者一次引种宜在20组(一公三母为一组)以上,并形成年产1000只(张)商品兔(皮)的生产规模,以规模求效益。二要重视良种选育。要严格按照獭兔皮毛短、平、细、密的特征选育良种色型不宜太多,应以白色和,“八点黑”,为主,坚持分阶段选育的原则体重达2千克以上时,要重视皮毛质量指标选择。将绒毛丰厚,毛面平顺的留作种用,对不合格的劣种兔要及时淘汰。三要定期更换血缘。饲养两三年后,应适当从外地引人不同血缘的种兔(以公兔为主),同时加强系谱管理,防止过度亲交引起的品种退化。四要提高繁殖成活率。獭兔靠繁殖出效益,一只基础母兔在一个生产年度内繁殖成活20只以上仔兔者为优秀,15只以上者为良好。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可适当增加繁殖次数。五要供给全价
饲料。獭兔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应维持在15%~17%,并加入适量蛋氨酸、赖氨酸等添加剂,以提高其皮毛质量。要推广颗粒料喂兔,保证营养完全。六要搞好防疫灭病。传染性鼻炎、疥癣、脚皮炎是困扰獭兔养殖业的三大顽症。要坚持常规防疫与交替用药的原则,严格控制疾病蔓延,对无治疗价值的病兔,予以淘汰。七要坚持适龄取皮。獭兔饲养到5~6月后,体重达2.5千克时为最佳取皮期,不受季节影响,但老龄兔宜在冬季取皮,要准确掌握宰杀、退套、腌制等操作手法,努力提高皮张合格率八要注重市场动向。獭兔皮及其制品,目前主要依赖外销。按常规,獭兔裘皮制品的生产旺期是春、夏季节,此时厂商急需原料皮,价格会趋高;而冬季是制品的销售旺季,厂商此时进货是吃库存,量也减少,价格会趋低。所以,要紧紧把握住市场脉搏,获得最佳卖价,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