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世代 0.4651 0.5349 0 0.7325 0.2675
世代 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
各世代母猪(初产)繁殖性能见表3 。 对比3个世代的基因检测结果,通过对含有有利基因B的选择,BB型和AB型基因型频率逐年提高,3个世代间B基因频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5)。
1.2.1 测定方法一 初产 55 9.52 1.482 10.26 1.322 0.308 0.022 日龄(d) 校正100kg 饲料报酬
基因型 窝数 产活仔数 总产仔数 畸形均值 死胎均值 木乃伊均值 表3 各世代繁殖性能比较
母猪繁殖性能育种值估计模型为:二 初产 62 10.02 1.942 10.88 1.66 0.365 0.027 零世代 220 162.8±8.56 15.26±2.25 152 795.25±91.42 2.44±0.27 零 初产 80 9.04 1.524 9.63 0.874 0.426 0.032 一世代 206 160.2±9.44 15.02±1.56 144 819.44±89.23 2.42±0.36 AA 387 9.3315b 0.4446 10.0890b 0.4699 0.0113 0.6028 0.0209 背膘厚(mm) 测定头数 30~100Kg 二与零世代比较 -0.2188 0.0899 0.1289 -0.1738 0.1738
生长性状测定包括达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背膘,断奶仔猪在70日龄时,根据血统、仔猪生长发育、体型外貌等,选择优秀的公猪个体按全同胞原则进入本场测定站作同胞个体测定,其余仔猪则进入生长肥育舍作全群测定。测定猪达85~110Kg时用电子笼称重,用B超测量活体三点背膘厚(胸腰结合部、最后肋、腰荐结合部),并按校正公式分别校正个体达100Kg的日龄和背膘厚。繁殖性状测定包括总产仔数。
yijklm=μi+hysij +lik+gil +aijklm+ eijklm 注:上表中同一列后面有相同字母的为多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字母标注者为差异显著(P<0.05)。表4 各世代生长性状的测定结果
2001年在中山白石猪场现有基础群基础上,选出高产的大白公猪8头,经产大白母猪80头,组成了零世代基础群,培育高繁殖力的新品系。 2.3 生长性能选育进展 均值 标准误 均值 标准误
1.2.3 基因检测标记辅助选择
2.1 基因及基因型频率 由表3可以看出,二世代与零世代相比,初产母猪的产活仔数提高了0.98头,增幅达10.8%,总产仔数提高了1.25头,增幅12.9%,这可能与前期常规育种中运用了基因检测信息有很大关系。
1.1 育种素材
1.2 选育方法
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基因型AB比基因型AA的窝产活仔数和总产仔数最小二乘均值分别多0.93头/胎和0.85头/胎,两种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其中基因型AB死胎数比AA型偏低。
一世代 0.2983 0.5972 0.1045 0.5969 0.4031
在影响养猪" href="http://cj.zhue.com.cn/jinrijujiao/" target="_blank">养猪业生产效率的诸多因素中,猪的繁殖性能是决定规模化养猪生产效益的关键因素,只有选择产仔数较高的专门化品系、特别是母系用于配套系生产,才能在同样的饲养条件、相同的成本投入下,获得更大的养猪生产效益。但是,猪的繁殖性能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由于繁殖性能的遗传力低,长期以来在猪的遗传改良中,产仔数的选择进展不大,仅利用常规育种技术获得的遗传进展有限。近十多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猪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契机。
生长性能育种值估计模型为:
2、研究结果
3.1 本研究结果表明,杂合子AB基因型在大白猪中的比例都要略高于纯合子AA基因型。大白母猪AB基因型和B基因的频率分别为53.5%和26.75%,这个频率要远远低于我国产仔数数高的地方品种,二花脸猪的BB基因型频率为70.2%,基因B频率最高达到85.11%(张淑君,2000)。Routhschild等人(1996)的研究也表明,在产仔数高的猪中B基因频率高。本研究中的大白猪是外来品种,产仔数不是很高,因此B基因的频率不能和我国高产仔的太湖猪系列相比。
本研究是在白石猪场" href="http://js.zhue.com.cn/yangzhujishu/zhudehuanjing/200808/26-42385.html" target="_blank">猪场新育成的龙骏大白猪的基础上,以提高繁殖性能为主,采用基因检测、BLUP遗传评估和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以及合理有效的选配方法,培育出适应目前市场需求的高繁殖力新品系,探索在大规模猪育种中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对繁殖性能进行标记辅助选择的途径,提出通过检测公猪个体的基因型对其潜在的产仔数性能进行早期选择的思路,期望在繁殖性能方面获得更快的改进,从整体上提高养猪生产体系的综合经济效益。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