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技术对猪育种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保存优良种公畜或濒危物种公畜的精液,使公畜的使用不受其生理年限的限制,实现遗传资源的保存;可使种公猪跨群或跨地区使用更为方便、经济、安全,便于引入外源群体的基因;对公猪需求量的减少可增加公猪的选择强度;可以获得大量优良公畜的后代,从而加快遗传进展的扩散速度;通过控制公畜的使用建立一个均衡的群体结构,提高遗传参数及育种值估计效率。和本交相比,50%、100% 养猪技术分别使10年选择的累积遗传进展提高14%及17%。因此,养猪技术在技术上可以解决我国种猪场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实现猪的联合育种,也是当前我国养猪业提高猪育种效率、完善良种繁育体系的经济、有效手段。 3 猪的联合育种
育种企业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随着猪杂交繁育体系的推广而产生的商业性育种组织,是由一个大型种猪场与一些合同协议猪场组成共同实施一项杂交繁育方案的联合体。育种企业主要包括育种部门、兽医防疫部门、销售与咨询部门、经营管理部门组成。其中育种部门负责进行基础育种群的育种工作,发展新的品系,筛选新的杂交组合。由于育种企业一般存在着一个从基础群到种猪扩繁再到商品场的垂直一体化结构,因此各层次之间可以根据销售计划相互签定购销合同,这样前一层次就有义务为后一层次按量、按质、按时提供种猪,实现定产定销。目前,国内有影响的提供配套系的育种企业主要有PIC、斯格等跨国企业在国内的合资企业,其原种场都在国外,国内部分只承担扩繁的任务。当然,这也可以促进养猪的发展。我国集约化养鸡生产近20年的快速发展,在品种上主要是依靠国外育种企业的产品在中国的大量扩繁推广。 4 养猪技术与联合育种 提高选种的可靠性。因为各场之间具有遗传联系,可利用BLUP方法提高遗传评定的准确度而改善育种效率,特别是遗传力为10%左右的繁殖性状,应用BLUP方法可使育种效率提高30%以上。 明显的,我国的多数种猪选育场目前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全国有瘦肉型种猪场200余个,但存栏种猪500头以上的种猪场不到三分之一,且多数选育场为了提高种猪销售量,都饲养多个品种的种猪,因此单位种猪场单个品种的育种群规模都比较小。多年来,在传统的闭锁核心群育种思想指导下,每个猪场各自为阵,相互之间极少交流,导致我国猪育种总体上呈现没有组织、育种场之间互相独立、相互竞争的局面。多数种猪场即没有能力发展成为典型意义上的提供配套系的育种企业,又感觉自己可以独当一面开展种猪选育工作而不愿联合,深怕联合以后产品优势受到威胁。由于各种制约因素,虽然我国在1993年以来相继成立了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育种协作组,但都局限在技术讲座和交流;各地兴建的种猪测定站也没有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