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毒性关节炎

病毒性关节炎(VA)又名传染性腱鞘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特征是胫跗关节滑膜炎、腱鞘肿胀、排肠肌断裂和心肌炎。该病多见于肉鸡,由于病鸡运动障碍、生长停滞、死淘率升高,给肉鸡生产带来重大损失。1957年Olson首先报道于美国,此后世界各地相继出现发病报道。在我国,从1975年至1985年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在四川、河北、北京、黑龙江20个鸡场35群鸡中发现琼扩阳性群13个。随后上海、广东、山东、云南等省(市)相继发现该病,最高阳性感染率达50%。1988年长春市某鸡场从美国引进的鸡群中分离到病毒。杜元钊、朱万光等自1992—1995年间,先后在山东省诸城、平度、昌邑、寿光、莱阳等地大型肉鸡场发现非免疫鸡群抗体阳性,其中父母代种鸡场占82%,商品鸡群占16%,祖代鸡群占2%。1996年他们从莱阳肉鸡场分离到一株病毒,经鉴定为病毒性关节炎病毒。(一)病原该病的病原体是呼肠孤病毒科呼肠孤病毒属(Reovirus)中的传染性关节炎病毒。双股PNA,由一个核心和一个衣壳构成,无囊膜,在感染细胞内可形成脑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包涵体内的病毒呈晶格状排列。病毒粒子约75nm大小,二十面体。该病毒无血凝原性。对热比较稳定,60℃能耐受8—10h,37℃可存活15—16周,4℃存活3年以上,—20℃可达4年以上。对乙醚、NaOH、H2O2、2%来苏儿、3%福尔马林均有抵抗力。但对3%NaOH、70%乙醇和0.5%有机碘十分敏感。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或卵黄囊以及原代鸡肾细胞上增殖,有致细胞病变作用并形成脑浆包涵体。现已证明,禽呼肠孤病毒至少有11个血清型。各毒株之间有共同的沉淀抗原,中和抗原之间也有明显交叉中和作用。各毒株致病力相差很大。我国已分离到多株病毒,彼此间关系尚不清楚。(二)流行病学鸡和火鸡可被感染发病。各种年龄鸡均可感染,2周龄小鸡最易感。20周龄以上的肉种鸡和蛋种鸡也可发生。5周龄以上火鸡雏也能发病。公鸡发病率常高于母鸡。病禽和带毒禽是传染源。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均可发生。但有资料表明,经卵传递率不超过1.7%。在肉鸡群中显然比笼养蛋鸡传播迅速。病毒主要从消化道排出体外。病毒被易感鸡食入或吸入后,先在局部复制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然后定位于关节的滑膜组织。病毒在鸡体内可生存289d。该病的潜伏期依毒株的毒力、感染途径、感染日龄和鸡的敏感性而异,鸡龄越大,敏感性越低。接触感染的潜伏期为13d—7周,足垫内接种1—21d,静脉注射11d,肌肉内接种11一30d,消化道接种3—7周、气管内接种9d,鼻内接种2—6周,皮内接种不超过5周。病毒性腱鞘炎在肉用鸡中最易流行,几乎100%的鸡只感染,死亡率一般为1%,最高不超过10%。转群、免疫接种、惊群或饲料配方突然改变常可诱发该病。(三)症状和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可分为三种类型。  1.腱鞘型多见于5周龄以上的肉鸡群。病鸡主要表现跛行,始见于足部,然后上行至跗关节。跗关节肿胀、发热,患腿伸展困难,跗关节以上的腱鞘和腓肠肌肿胀,患鸡长时间卧地,坐在跗关节上,不愿走动。日龄较大的患鸡(12—16周龄)可见一侧或双侧排肠肌断裂,在跗关节上部出现局部隆起现象,周围皮下组织出血发绀,病鸡无法走动,切开肿胀局部,可见腱和腱鞘水肿,周围有少量草黄色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关节滑膜上常有出血点。严重病例,可见跗关节软骨面上有浅表性溃疡。继发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则会有脓性渗出物或干酪样渗出物。腓肠肌断裂病例,可见肌腱断裂端钝圆、光滑,可与机械性肌腱撕裂相区别。部分病例,可见股骨头坏死、断裂。  2.败血型多见于低日龄小鸡,也可见于成年鸡。呈急性疾病过程。局部关节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全身发绀、脱水、鸡冠发紫、喙部变软,很快死亡。种鸡孵化率下降,早期雏鸡死亡率升高。剖检见全身败血症现象。皮肤发绀,全身血管充血或出血。肝、脾、肾脏肿大,盲肠扁桃体出血、卡他性肠炎、腹膜炎。母鸡卵细胞皱缩或破裂出血。有时可见心外膜炎和心肌炎。  3.吸收不良综合征关节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是生长缓慢,发育不良,饲料转化率下降。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颗粒或腹泻。剖检见腺胃膨大、出血,肌胃缩小,胰腺变性,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下段肠腔内有未消化食物。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病鸡有特征性的心肌纤维间异嗜细胞浸润和局灶性网状细胞增生。(四)诊断根据流行特点、症状和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依赖病毒分离和鉴定。  1.病毒分离取关节水肿液或腱鞘组织,接种5—7日龄鸡胚卵黄囊,3—5d后出现死亡。胚体显著发紫,内脏器官充血和出血。卵黄中毒价可高达100000000-1000000000000EID50,在感染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可检出特征性的脑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值得注意的是,关节炎病毒普遍存在于禽类的呼吸道和消化道,故病毒分离阳性尚不足证明,需进一步作致病性试验。  2.血清学检查常用琼脂扩散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具有群特异性,既可用于鉴定病毒,也可用于抗体测定。自然感染病鸡,感染3—4周即可从血中检出抗体。自然感染群中可有85%的鸡呈阳性反应,而人工接种鸡群100%阳性反应。该病传播迅速,只要每个月一次,抽查1%血液样品,即可监测出鸡群的发病情况。鉴别诊断要注意区别滑液囊留形体(Ms)和细菌性骨关节炎。通过细菌分离和Ms平板凝集试验—般可以得到明确诊断。(五)预防和控制该病无特异性治疗方法。要加强兽医卫生防疫。从无病场引进种鸡和鸡苗。种鸡可在7日龄及6周龄各进行一次S1133弱毒疫苗接种,然后在20周龄注射一次油乳剂灭活疫苗,如此可使子代免受早期感染。肉仔鸡可在1日龄时用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投稿人:中国农业大学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