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情况
2004年6月28日,黑龙江省铁力市某农场王氏兄弟购进高邮鸭(蛋肉兼用型)1200只,采取平养育雏。自购进第二天开始,阴雨连绵7天,育雏舍内更是闷热潮湿,饮水器周围有积水,并且饲养密度较大(52只平方米)。
雏鸭采用蛋雏鸡颗粒料饲喂,但由于空气潮湿,而饲料又存放在塑料布搭设的棚内,离地面只有4~5厘米,并且通风不良,导致饲料发霉。2004年7月10日(2周龄)开始有部分雏鸭发病,以后迅速增多并有死亡,高峰死亡时达48只天。发病后请当地兽医治疗,曾用庆大霉素、土霉素、氟哌酸,但未见到效果。发病期间共死亡428只,死亡率达35.6%。
二、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萎顿,两翅下垂,不愿行走,腿软无力,缩颈呆立,闭目昏睡,有的呈犬坐姿势,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但饮欲增加,排淡绿色或乳白色稀便。眼鼻分泌物增多,眼圈周围羽毛湿润粘连,鼻孔堵塞而出现呼吸困难,气喘,伸颈张口呼吸。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神经症状,全身颤抖,不自主的摇头摆尾,临死前阵发性全身痉挛,角弓反张。
三、剖检变化
对死亡的10只雏鸭进行剖检,喉头和气管内有淡黄色分泌物,肺脏瘀血,肺表面或组织中散布着针尖或粟粒大小的灰白色或黄白色结节,气囊增厚,有局部混浊,呈云雾状,有的有灰白色大小不一的圆形结节或霉菌斑,结节硬而有弹性。心包液增多,可见数量不等的白色絮状物,心外膜表面覆有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并有出血,心冠脂肪有出血斑,病程长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凝结,使心外膜与心包膜发生粘连,难以剥离。肝脏肿大、出血,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脾脏肿大、出血,表面有灰白色斑点。十二指肠出血,有神经症状的可见脑膜充血、水肿,偶见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
四、实验室诊断
1.曲霉菌检查
紫外线检查 取颗粒料50克,置于紫外线灯下辐射,在颗粒料上发出黄绿色荧光,可认定颗粒料含有曲霉菌。
压片检查 取肺部与气囊上的结节,置于载玻片上,压碎,滴加20%氢氧化钠溶液,浸泡后加盖玻片,在酒精灯上略加热,然后轻轻压盖玻片,使其透明。镜检可见有短的分支状的有隔菌丝,用墨汁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染色,高倍镜检查,见有被墨汁染成蓝色的菌丝。
霉菌分离培养 以无菌操作,取少许肺部与胸部气囊结节,接种于莎氏培养基上,37℃培养48小时,长出灰白色绒毛状菌落,有霉味,随时间的延长,菌落表面逐渐变为暗绿色,反面无色或稍带黄褐色,取培养物,用高倍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的菌丝、顶囊和孢子。
2.传染性浆膜炎检查
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病死鸭的心血涂片,肝、肾、脾组织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菌体呈椭圆形,单个或成双排列的阴性杆菌。若用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
细菌分离培养 以无菌操作法,采取病死鸭的心、肝、干酪样渗出物,接种于特定的巧克力琼脂平板上,在蜡烛缸内经37℃培养24小时,可见圆形、隆起、光滑、奶油状、半透明的菌落,但不溶血。涂片镜检为革兰氏阴性菌。
生化试验 取培养基上的菌落接种肝肉汤增菌液,37℃培养24~48小时,试验结果不发酵糖类,不产生靛基质和硫化氢,不分解尿素,能液化明胶,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M.R、V-P试验均为阴性。
致病力试验 取纯培养物1铂耳与注射用水2毫升混匀,接种于16~21日龄的健康雏鸭蹼部,每只刺种0.1毫升。接种后48小时雏鸭体温升高,眼鼻分泌物增多,咳嗽、呼吸困难,排淡绿色稀便。剖检可见明显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用心、血、肝组织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与上述一致的革兰氏阴性菌。
3.药敏试验
挑取典型菌落均匀涂布于普通琼脂平板上,用多种抗菌药物做抑菌试验,结果该菌对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高敏;对庆大霉素、恩诺沙星中敏;对青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低敏。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雏鸭曲霉菌病并发传染性浆膜炎。
五、防治措施
1.立即停止喂发霉饲料,换用新鲜的全价饲料。彻底清除舍内粪便、垫草、污物和垃圾,换上经消毒的新垫料。饲槽、饮水器及用具用3%的火碱刷洗,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常用1:800的百克威克对鸭舍进行彻底消毒,每天一次,连用1周后改为常规消毒。加强鸭舍的通风,降低死亡密度(15只平方米),防止过分拥挤。
2.曲霉菌病的治疗,在饲料中加入制霉菌素,100万单位公斤饲料,连用7天,全群用1:2000的硫酸铜溶液饮水,连用5天。
3.挑出传染性浆膜炎症状的病雏并隔离饲养,肌注氟苯尼考,按20毫克公斤体重,每天1次,连用3天。全群用肠痢安(氟苯尼考,菏泽六和生产)100毫升加水100公斤饮水,每天2次,连用5天。另外,在饲料中拌入艾菲特(丁胺卡那)200克拌入200公斤饲料中,连用5天。同时在饮水中加入2倍量的电解多维、维生素C、K3,直到痊愈。如果在饲料中添加益康肽(金鸡公司生产),按5%添加,可提高机体免疫机能,促进病鸭康复。
治疗曲霉菌病的药物与传染性浆膜炎的药物每天要交替使用,通过上述治疗,3天后病情明显好转,1周后基本得到控制,不再出现病雏。
六、小结
1.此次发病主要是由于阴雨、高温潮湿,饲喂发霉饲料及饲养管理较差造成的,做好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减小饲养密度。
2.这两种病混合感染造成死亡率增大,因此,应及早确诊,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控制病情。同时使用2倍量电解多维、益康肽等可提高机体抵抗力,利于机体早日康复。
3.养殖户应根据自身实力扩大规模,切不可盲目扩大。王氏兄弟不但增大了饲养密度,而且没有使用雏鸭全价料,而采用蛋雏鸡料,又在饲料中添加了20%~30%的玉米面,这样大大降低了饲料成分,造成营养不均衡,也是其发病的诱因之一。
4.要从正规的孵化场进雏,据事后了解王氏兄弟购进的雏鸭是从一个没有任何证件的小孵化场购进,该孵化场根本没有消毒、免疫等措施,因此,笔者提醒广大养殖户一定要从正规厂家引进幼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