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只感染鸡,雏鸡易感性强,临床表现主要有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和以肾脏病变为主的两种类型。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病毒随病鸡的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经飞沫或尘埃传给易感鸡。对雏鸡饲养管理不善,如过热、过冷、拥挤、潮湿、通风不良、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喷嚏、张口呼吸,病雏常因呼吸困难而死。剖检可见气管、支气管内有浆液性和纤维素性团块。产蛋鸡发病主要表现为产蛋下降,有软壳蛋、畸形蛋,蛋清稀薄如水样,蛋黄与蛋清分离。有的产蛋鸡外观发育正常,却不产蛋,剖检后可见卵巢发育良好,但输卵管发育不全,输卵管短,管壁薄、管腔狭小。现结合笔者最近遇到的一例传染性支气管炎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把该病治疗经验介绍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一、发病情况
2006年4月12日,河北省灵寿县寨头乡李某饲养的2000只60日龄的蛋鸡突然发病,症状以呼吸道症状如咳嗽、甩鼻、喷嚏、张口呼吸和腹泻为主。李某曾经自行购买了泰乐菌素(农业部426号公告已列入废止目录),服用3天未见好转,反而发现病鸡越来越多,并开始出现零星死亡,治疗无效后而邀请笔者前往诊疗。
二、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笔者取病死鸡和部分病情危重的鸡只进行了剖检,主要表现为鼻腔、鼻窦、气管内粘液量增加,呈半透明粘稠样或干酪样;气囊壁增厚、混浊,囊内见有淡黄色干酪性渗出物;肺水肿。心包膜增厚,心包腔内有多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被纤维性渗出物覆盖,腹腔少量积液、肠炎或肉芽肿。以上症状在各鸡之间有不同的侧重表现。问诊得知,病鸡气管啰音、咳嗽和打喷嚏、甩鼻,夜间寂静时较明显。病鸡眼湿润,无鼻液,采食量明显下降。腹泻、排出绿白色稀粪、精神委顿、羽毛蓬乱。
三、诊断
依据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其差异主要取决于鸡体免疫状态,鸡群管理水平,特别是空气中是否有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大量存在)、剖检病变等可作出初步诊断。本病常继发或并发霉形体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确诊必须依据实验室诊断,采血作HI或ELISA检测,采取气管或病死鸡的肺、肾、输卵管等用RT-PCR检测病毒,或用鸡胚气管环培养等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 对于大肠杆菌病,单凭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很难确诊,本病的诊断除病理剖检外,必须进行细菌学检查。
四、治疗
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如卡那霉素、新霉素、磺胺类药物都较敏感,但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在感染早期,最好能将新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预防对雏禽常有一定意义,一般可在雏禽出壳后开食时,在饮水中投0.03%~0.04%庆大霉素。早期投药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鸡,促使痊愈,同时可防止新发病例的出现。但在大肠杆菌病发病后期,若出现了气囊炎、肝周炎、卵黄性腹膜炎等较为严重的病理变化时,使用抗生素疗效往往不显著甚至没有效果,尤其是产蛋鸡可采用以下比较常用的中草药方剂。
方1 连翘、黄芩、栀子、当归、赤芍、丹皮、木通、知母、肉桂、甘草、地榆炭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粉碎成粗粉,成鸡每次1~2克,每天2次,拌料饲喂,连喂3天;症状严重者,每天2次,每次2~3克,作成药丸填喂,连喂3天,对鸡大肠杆菌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方2 黄柏、黄连各100克,大黄50克,共加水1500毫升,微火煎至1000毫升,取药液;剩下药渣再加水1500毫升,再煎至1000毫升。合并两次药液,10倍稀释后供1000羽鸡只自由饮服,每天1剂,连用3剂,可使病情得到控制。
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可以选用中药制剂,效果比较好。笔者经常采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任养生研究员的中药配方,效果不错,介绍如下。
方1 板蓝根50克、苏叶30克、山豆根25克、射干25克、桔梗25克、杏仁20克、苍术30克、荆芥25克、防风25克、甘草30克,共研为细末。按照每只鸡每天1克拌料口服,或者用开水冲泡取汁饮服,药渣拌料口服,连续应用3日,小鸡酌减。
方2 板蓝根50克、荆芥25克、防风25克、紫菀30克、款冬花30克、杏仁20克、石苇30克、车前草60克、白芍30克、甘草15克,共研为细末。按照每只鸡每天1~2克拌料口服或者用开水冲泡取汁饮服,药渣拌料口服,连续应用3日,小鸡酌减。用于以肾脏病变为主的传支。
笔者治疗该病例采用的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中药配方1和强力霉素,连续用药3日后鸡群基本恢复正常。后笔者又让其巩固用药一天后停药。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辅助措施进行治疗,增加日粮中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的含量。合理配制日粮。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舍温,注意湿度要合适,注意环境消毒和带鸡消毒。
五、预防措施
(一)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
1.不要从疫区引种,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消毒,适度通风,舍温、湿度要合适,饲养密度合理,同时要减少应激。
2.选用合适的疫苗和合理的免疫程序。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可用于气雾、点眼、滴鼻、饮水和鸡胚免疫(如18日龄),点眼、滴鼻比饮水效果好。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国产弱毒疫苗有H120和H52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多且交叉保护力弱,单一疫苗只能对同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力,而对异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只能提供部分保护或根本不保护。如使用预防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疫苗H120和H52来防制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极差或无效。
当某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出现新血清型,该血清型毒株在该地区已普遍流行,且现已使用的血清型疫苗确实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时,应考虑采用新的疫苗。对变异株所引起的传支多采用当地分离病毒株制备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防制肾传支,选用相应弱毒疫苗如Ma5等作基础免疫,肉仔鸡5日龄时用灭活油乳剂疫苗免疫一次,蛋鸡在25日龄时用灭活油乳剂疫苗加强免疫一次。防制腺胃传支,也可分别于8日龄和30日龄时各免疫一次,在15~20日龄时颈部皮下注射新城疫-肾传支-腺胃型传支三联油乳剂灭活疫苗,蛋鸡和种鸡在120日龄时再免疫1次新城疫-减蛋综合征-多价传支-腺胃传支四联疫苗。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保护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部分,输卵管中的HI抗体水平与产蛋量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而细胞免疫在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有人认为,在没有弱毒疫苗初免的情况下,采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疫苗保护效果不佳,故早期宜接种弱毒疫苗作基础免疫,产蛋前注射灭活油乳剂疫苗。
种鸡早期接种弱毒疫苗,产蛋前注射油乳剂疫苗,通过母源抗体使雏鸡在3周龄内可以得到一定保护。母源抗体能减轻疾病的症状,但不能防止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呼吸道。首免时间取决于母源抗体水平和接种方式。8周龄时可采用喷雾或饮水免疫,如果采用喷雾方法太晚,会产生严重的接种反应。14~18周龄时注射灭活油乳剂疫苗,接种灭活油乳剂疫苗与最后一次接种弱毒疫苗至少应间隔6周以上。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与新城疫弱毒疫苗应间隔10天后接种,否则,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对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免疫有严重的干扰作用,而接种新支二联疫苗,通常新城疫抗体能获得较高滴度,而传支的抗体滴度则很低。
(二)大肠杆菌病的预防
大肠杆菌病是条件性致病菌,其防治的原则是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降低鸡舍的饲养密度,注意控制鸡舍温湿度和通风,减少空气中细菌污染,禽舍和用具经常清洗消毒,种鸡场应加强种蛋收集、存放和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搞好常见多发病的预防工作,减少各种应激因素,避免诱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流行。
目前,国内已研制成功大肠杆菌灭活疫苗,有鸡大肠杆菌多价氢氧化铝苗和多价油佐剂苗,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制苗菌株最好是针对性强或自场分离株制成效果较好。种鸡在开产前接种疫苗后,在整个产蛋周期内大肠杆菌病明显减少,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有所提高,减少了雏鸡阶段的发病。
六、临床诊疗心得
剖检病死鸡只应尽可能多,这样才可能找到所有的病原;
用药不能生搬硬套,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地区、用途、疾病轻重程度而合理用药;
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祛除应激因素的存在,以利于病情的尽快恢复;
注重中西医结合疗法,尤其是怀疑有病毒性感染的存在时;
由于鸡的个体小和集约化饲养等原因,所以必须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发病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