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华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
中图分类导,S81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084(2002)07-31-02
电解质是指那些在代谢过程中稳定不变的阴阳离子,体内电解质平衡是保证动物发挥正常生产性能的重要条件,电解质营养已成为挖掘动物营养和饲养潜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饲粮电解质是动物体内酸碱平衡缓冲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适宜的饲粮电解质水平有利于维持体液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控制水的代谢,保证营养素的适宜代谢环境。大量研究表明,动物最佳的生理状况和最佳的生产性能需要适宜的饲粮电解质平衡。因此,饲粮电解质平衡与动物营养的关系近年来颇受动物营养学家重视,并且已成功地应用于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各种营养难题。
本文综述饲粮电解平衡与家禽生产性能、抗热应激和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关系。
1 饲粮电解质平衡状况的表示方法
饲粮电解质平衡状况可用以下两种方法表示。
1.1 饲粮电解质平衡值(DEB)
电解质平衡值主要根据饲粮中各阴阳离子的摩尔数和其化学价(电荷数)乘积的总和计算而得,即:
DEB=(Na++K++2Ca2++2Mg2+)mmol/kg
-(CI-+ 2SO42-+ H2PO4-+ 2HPO42-)mmol/kg
Mongin(198)认为,决定动物体内酸碱平衡最重要的是Na+、K+、CI-三种离子。大量试验也表明,饲粮中Na+、K+、CI-在DEB-200~400mmol/kg范围内与家禽酸碱平衡呈很强线性相关。因此,在实际应用时一般将饲粮电解质平衡值简化为:DEB=(Na++K+-CI-) mmol/kg。DEB的大小可大致反映体液中酸碱的平衡状况。
1.2 阳离子与阴离子的摩尔比(C/A)
C/A=Na++ K++ 2Ca2++2Mg2+)/(CI-+ H2PO4-+2HPO42-+2SO42-)与 DEB同样道理,在实际应用时一般将C/A简化为C/A=(Na++ K+)/CI-。
2 饲粮电解质平衡与肉禽生长性能的关系
Milliere等(1996)研究表明,饲粮阳离子与阴离子之比在1.2~1.8之间,肉仔鸡增量和饲料转化率最高。Johnson等(1985)试验表明,DEB过低(<180mmol/kg)或过高(>300mmol/kg)会导致42日龄肉仔鸡增重降低,对生长最适宜的DEB在250~300mmol/kg之间。Hulan等(1987)的结果表明,肉仔鸡DEB在155~300mmol/kg范围内,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无较大差异;肉仔鸡获得最大增量所需DEB还受饲粮钙水平的影响,当饲粮含钙0.95%时,最佳DEB为215mg/kg;而当饲粮含钙1.38%时,DEB为174mmol/kg增重最大。Austic(1988)总结研究结果提出,生长肉仔鸡在早期(0~3周龄)、中期(3~6周龄)和后期(6周龄以后)的最适宜DEB分别为204mmol/kg、176mmol/kg和137mmol/kg,饲料 Na+/CI一比在 0. 9~ 1.5范围内较合适。丁角立等(1994)研究了饲粮电解平衡对肉仔鸡生长的影响,0~21、22~42、43~49日龄基础饲粮DEB分别为229mmol/kg、209mmol/kg、186mmol/kg,以NaHCO3和无水CaCI2。将上述三阶段肉仔鸡饲粮DEB分别调整为150mmol/kg、176mmol/kg、137mmol/kg,结果49日龄鸡平均体重比基础饲粮组提高7%。
3 饲粮电解质平衡与蛋禽生产性能的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饲粮电解质平衡会影响血液中阴阳离子比例,从而影响蛋禽的产蛋性能和蛋壳品质。Vogt等(1983)发现,DEB过低(68mmol/kg)或过高(296mmol/kg)时,蛋壳变薄。Hughes(1988)观察到,DEB过低(8和33mmol/kg)或过高(319和418mmol/kg)都会降低蛋鸡的采食量和产蛋水平;当DEB在150mmol/kg以上时,蛋壳厚度随DEB上升而增加。饲粮含氯过多(2.13%,Hamilton等, 1980; 0.75%~0.90%, Austic, 1984)会严重降低鸡采食量和产蛋性能,不利于蛋壳钙化。摄入高钠0.52%)低氯(<0.12%)的饲粮时,鸡采食量减少,产蛋率下降,但蛋比重和蛋壳厚度增加。提高饲粮钾含量(由0.66%提高到0.88%),可改善蛋壳品质。
Stevenson(1983)发现,DEB在137~245mmol/kg范围内,蛋鸡产蛋性能差异不大。霍启光等 ( 1992)报道,饲粮钠占0.15%时,氯含量在0.15%~0.60%范围内65~72周龄蛋鸡的产蛋率、蛋重和饲料报酬差异不明显。
4 饲粮电解质平衡与家禽抗热应激的关系
热应激时,家禽血液中CO2分压下降,血液离子Ca2+、K+、Na+和HPO42-/H2PO4-变化较明显。邵莹等(1992)报道,产蛋鸡血清钙、钾、尿酶浓度,血浆CO2结合力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环境温度升高(28~38℃)而下降,而血清钠含量却
升高;在基础饲粮中添加 1% NH4Cl和0.5% NaHCO3或饮水中添加0.2NH4Cl和0.2% KCl,结果表明,产蛋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4.86%和30.9%,而死亡率降低了5.55%,但壳厚未见明显增加。朴香淑等(1994)用DEB分别为165、200、225和250mmol/kg的饲粮饲喂50周龄伊莎蛋鸡,发现夏季饲粮中DEB在200~225mmol/kg为宜,并建议在饲粮中添加 0.3%~ 0.5% NaHCO3以提高产蛋鸡的生产水平。Boulahsn等(1995)研究了在热应激肉仔鸡饮水中添加电解质的影响,发现添加 KCl会增加饮水量,并缓解与热应激有关的反应;添加0.6%的 KCl可以提高血钙水平并降低体温。
5 饲粮电解质平衡与家禽代谢性疾病的关系
代谢性疾病是现代高产家禽常见的一类疾病,必须从育种、营养与饲料、饲养管理、保健等诸方面综合防治,饲粮电解质平衡是重要措施之一。
腹水症(肺高血压综合症)是造成肉鸡业严重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是由于现代高产肉鸡的呼吸系统不能适应较高的需氧量,引起机体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右心室衰竭继发高血压导致渗出物漏出,血管积聚在腹腔中。Owen等(1994)用1%的NaHCO3使饲粮碱性化或用1%的NH4Cl使饲粮酸性化,结果发现,碱化饲粮使肉仔鸡腹水症显著减少,而酸化饲粮使腹水症引起的死亡率明显增加。
腿病是因骨骼钙化异常引起的代激性疾病。Hulan等( 1987)研究表明,饲粮钠、钾供给量影响肉鸡股骨发育不良(TD)的发生率,而且与饲粮钙、氯水平相关;饲粮钙、钠或钾含量升高,TD发生率下降;在饲粮钠水平较低时,只有饲粮钾和氨含量均高时才有降低TD的作用。Lilburn等(1989)报道,当饲粮氯含量高(0.36%)时,高水平有效磷(0.65%)会导致肉仔鸡TD发生率显著增加。罗兰等 (1 990)的研究表明,当饲粮高氯或高非植酸磷或二者都高时,TD发生率较高;而在饲粮高镁时,上述情况会有所缓解,但肉仔鸡生长速度降低。这可能是由于饲粮阴离子含量升高,使肉仔鸡血液pH值下降;磷水平过高会降低血液HCO3-,而血液HCO3-与TD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Halley,1987)。Edwards (1984)进一步证实,饲粮中以氨基酸盐酸盐和氯化钙形式存在的氯化物含量过高,会降低鸡胫骨中灰分含量。Austic和Patience(1988)报道,当DEB在一200~400mmol/kg范围内时,最高的TD发生率(>20%)在 DEB=-200mmol/kg组;而最低的TD发生率(<3%)则在DEB=400mmol/kg组;结果表明,随DEB的上升,TD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6 结束语
饲粮电解质直接影响机体的酸碱平衡,进而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因此,要使动物保持最佳的生理状况和生产性能,必须保证饲粮适宜的电解质平衡。目前,电解质营养的研究主要以钠、钾、氯三者为代表,虽然简便实用,但不够精确。今后,饲粮电解质平衡的研究必须同时考虑钠、钾、氯、钙、磷、硫、镁等元素或离子,并分析测定饲粮电解质的含量和吸收率,研究电解质元素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规律,这样才能更加全面揭示饲粮电解质平衡与动物营养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