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吴文志研究发现,我国典型湖泊底泥中19世纪早期已存在微量二恶英,并发现其主要存在土壤的表层,一旦沉积很难通过环境物理因素再转移,但可通过食物链再传给其他生物,转移到环境中。因此,湖泊底泥中高浓度的二恶英可通过生物积累或生物放大对水生物和人类的健康产生极大威胁。通过实验他还发现生物放大在食物链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直接证据,并提出了生物放大模型,从而否定了国际学术界过去一直认为二恶英在食物链中只存在生物积累而不存在生物放大的观点;研究中还发现二恶英具有类雌激素毒性,在低剂量的情况下,使稀有鲍鲫出现雌性化,这一发现为生物多样性和某些物种数量下降的原因提供了新的线索。同时,同还发明了测定二恶英浓度快速生物筛选法,在我国环境保护和食品检疫中得到广泛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