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食品和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类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日益广泛,特别是保证食品、饲料质量完好,增加食品及饲料营养功能的各种添加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双乙酸钠是一种良好的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双乙酸钠不但可以抑制霉菌生长,而且可增加饲料的营养价值、安全无毒,在机体内无残留,对环境和生态无不良影响。
1 双乙酸钠的化学性质和安全性
双乙酸钠,又称二乙酸钠,双醋酸钠,商品名为Vita-crop(维他可乐波),化学结构为CH3COOH·CH3COONa,其主要理化性质见表1。双乙酸钠可作为一种绿色食品级饲料添加剂,它在动物体内代谢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对人和动物无毒副作用,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它于1982年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认可,并取得GRAS(一致公认安全:GRAS FDA-21CFR184.754)资格,1993年美国环境保护总署通过联邦政府法规发布了“双乙酸钠在食品、医药及化妆品中允许限量被撤除”的规定。
表1 双乙酸钠的主要理化性质 分子式(C4H7O4Na)
分子量 |
142 |
外观 |
白色结晶状粉末 |
溶解度 |
易溶于水和乙醇 |
熔点 |
96℃ |
稳定性 |
常温保持1年,150℃以上完全分解 |
气味 |
略带乙酸气味 |
PH值 |
10%的水溶液pH值为4.5~5.5 |
2 双乙酸钠的合成方法及其质量标准
2.1 合成方法
双乙酸钠的开发在国外始于70年代,随后相继成功地开发出多种合成工艺路线,如德国开发的醋酸和醋酸钠气相反应生产工艺,印度开发的醋酸和醋酸钠在乙醇溶剂中的液相反应生产工艺及醋酐和醋酸钠反应生产工艺,南非开发的醋酸一醋酐与碳酸钠反应生产工艺等。我国目前开发的工艺有以醋酸和烧碱为原料的液相合成工艺、醋酸和醋酸钠液相合成工艺以及梁亮(1999)提出的直接利用带结晶水的乙酸钠为原料,免除乙醇溶液为溶剂合成双乙酸钠的乙酸/乙酸钠/乙酐法新工艺,使合成双乙酸钠的效率提高到90%以上。
2.2 双乙酸钠产品的质量标准
双乙酸钠的产品质量标准见表2。
表2 双乙酸钠的产品质量标准
项目 |
FDA标准(工业级) |
(FAO/WHO)标准食品度 |
乙酸含量(%) |
38.0~40.0 |
39.0~41.0 |
乙酸钠含量(%) |
56.0~58.0 |
58.0~60.0 |
水分(%) |
≤4 |
≤2 |
重金属铅(mg/kg) |
~ |
≤10 |
甲醛及易氧化杂质 |
~ |
<痕量 |
10%水溶液的pH值 |
4.5~5.0 |
4.5~5.0 |
3 双乙酸钠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双乙酸钠在自然状态下或动物肠道中可释放出乙酸,而乙酸具有以下作用:①乙酸可参与动物的能量代谢。乙酸在消化道被吸收,由血液输送到代谢组织的细胞浆中,在乙酰辅酶A合成酶催化下转化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是糖、脂肪酸、氨基酸分解代谢进入呼吸链的活性形式,上述物质之间还可以通过它相互转化。因此,双乙酸钠有促进动物机体物质代谢的作用。②乙酸是反刍动物合成脂肪的主要前体物质。由于反刍动物ATP—柠檬酸裂解酶活性很低,只能由葡萄糖提供有限数量的乙酰辅酶A用于合成脂肪酸,然而反刍动物脂肪组织中乙酸辅酶A合成酶活性非常高,可迅速地乙酸转化为乙酶A,进而转变为脂肪酸及脂 。因此饲喂双乙酸钠可以提高乳汁率。③乙酸是经典的消毒防腐剂,能抑制霉菌、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能防止贮藏的食品和饲料发霉、腐败,从而具有防腐、保鲜效果。④乙酸在消化道中可解离出H+离子,所以双乙酸钠还是饲料酸化剂。另外,由于双乙酸钠对人和动物具有非常爽快的醋酸味,与某些甜味剂可以配伍成适口性较好的饲料调味剂。
4 双乙酸钠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4.1 双乙酸钠作为防霉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双乙酸钠具有较强的杀灭真菌的能力,可用于所有混合饲料及其原料的防腐保鲜。近年来,有关双乙酸钠用于饲料防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南化集团公司研究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饲料及其原料中,随着双乙酸钠用量的增加,防霉效果也显著增加,而且储藏后霉菌个数比储藏前减少了两个数量级,表现出了明显的杀灭霉菌的作用。浙江粮食科学研究所以饲料中常见的几种霉菌为对象,进行了多种防霉剂对比试验,发现双乙酸钠的防霉作用接近丙酸而远超过丙酸盐。吴昕(1991)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2、0.4和0.6%的双乙酸钠,结果发现,饲料中霉菌总数在2周内急剧上升,以后逐渐下降;0.2、0.4和0.6%添加水平的双乙酸钠,对霉菌各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0.6%的双乙酸钠对霉菌数量有显著抑制作用,各添加水平的双乙酸钠在抑制饲料发热方面均有作用,可推迟饲料发热1~2周。
4.2 双乙酸钠在饲料青贮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