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在养殖业中的应用优势

 

【中草药在养殖业中的应用优势(一)】 邱明生(天津市宁河县动物检疫站(341500)

  1 防病优势

  1.1 提高了有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由于多年坚持预防为主,切实落实综合防制措施,畜禽疾病谱已由大面积流行的传染病转变为以慢性散发传染病、普通内科病、中毒病、代谢病和应激为主的疾病。这类疾病因特异性的疫(菌)苗免疫,还不太现实,用西药疗效也不太理想,而在饲料中添加中药,则收到不可忽视的防治效果。一些中药,特别是补虚药和复方制剂能够对动物有机体产生特异和非特异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力。如党参、首乌、刺王加能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正常动物服用黄芪后血中I8M、I8E含量显著增加。四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都对细胞免疫和抗体有促进作用。笔者选用首乌、黄芪、茴香等中草药,粉碎以后以4‰~6‰的量添加于饲料中,用于生猪试验800头,对感冒,腹泻等普通病效果显著,发病率比对照组下降50%以上。

  免疫反应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之分,特异性免疫反应对抗原物质有严格的选择性,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则是对抗原物质的一般性排斥反应。可以设想,用特异性的免疫程序预防养殖业中的主要传染病,选用能够提高动物机体产生特异和非特异免疫力的中草药来防治多种类型的疾病,是为规模养殖业保驾护航的理想之路。

  1.2 抗感染作用明显。清热类中草药在抗病原微生物方面效果尤为明显,如双花、黄芩、板兰根、贯众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都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并能预防病毒、钩端螺旋体、致病性真菌和原虫感染。同时能激发有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功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促进抗体形成。1998年初我们选用黄芩、大黄、首乌、板兰根、槟榔、贯众等中草药,以3%添加于饵料中,用于越冬鲤鱼苗疾病预防,连用药饵7天,使患有寄生虫感染的骚动不安、盲目跳跃的鱼苗很快安静吃食,自由游动。克服了以往用敌百虫疗效不高易中毒的弊病。

3.增强抗应激能力。由于长途运输、高密度饲养使动物受到噪 音、强光、寒冷、高 热、饥 渴等刺激,应激症呈上升趋势。一些中草药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使紊乱 的机能恢复正常,如党参、刺五加可使小动物抗高温、抗寒冷的能力明显提高。

  4.减少了抗药性。由于大量、单纯、连续使用抗菌素,病原微生物产生了大 量适应酶,抗药 性周期明显缩短。而中药多为复方,复方中的多种成份,从能量转化的各个环节干扰病原 微生物的代谢,不易产生抗药性,可有效地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5.适于规模生产中的防病保健。规模生产具有密度高,品种、批次一致,全 进全出的特点 。一个畜禽群体往往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饲料、饮水、环境气候相同,接触致病机会均 等,其发病症状及病因也较为相似。这为群体辨证、组方用药提供了前提。这些个体的一致 症状,可用同种中药方剂进行大面积的防治。

  二、营养优势

  1.营养作用。许多中草药含有动物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如大枣枣肉中除含有蛋白 质、脂 肪、糖类外,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C及丰富的钙、磷、铁等;黄芪中含糖类,多种氨基酸 、蛋白质、胆碱、叶酸、维生素B、淀粉酶、微量元素。这些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都 可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畜产品产量和质量。

  2.调味、健胃提高饲料报酬。许多中草药,如大蒜、花椒、肉豆蔻、 甘草等具有芳香味 。这些药物具有调味、增加适口性、促进唾液和胃液分泌、驱虫健胃和提高产品风味的作用 。如将大蒜、生姜、茴香、肉桂、黄芪、山楂、神曲、麦芽加入饲料中喂猪,猪会食欲增加 ,经常出现的粪便干稀不均、含有泡沫等现象即会消失,粪便也会松软适中。中草药有良好 的健胃、提高饲料报酬的作用。据报道,由小茴香、肉桂、淫羊红等组成的“温 里散”添加剂可使蛋鸡产蛋率提高9.95%(P<0.01),饲料报酬提高5.45%~13.20%。

  3.促进有机体新陈代谢。某些中药有调节动物机体内糖、脂代谢的作 用,可促进蛋白质、DNA 、RNA的合成,增高蛋白质及γ-球蛋白含量。如刺五加能调节血糖,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 成;当归可防维生素E缺乏;何首乌有降低胆固醇和增加卵磷质的功效。

  4.轻身作用。黄芪、首乌、茴香等中药组方用于生猪育肥与使用其它添 加剂的育肥猪比较,体型外貌有一定变化,表现为皮肤细腻,身腰拉长,胸腹围紧凑。用于 蛋鸡,鸡只表现羽毛光滑,鸡冠红润,鸡群精神。

  三、发展优势

  1.绿色产品。由于中草药大多是天然植物,主要成份为生物碱、甙类、挥发油、鞣 质、有机酸、植物色素、氨基酸、矿物质等,不会在动物体内滞留。

  中药很多是药食同源品,现代中药大辞典所载药物约有1/10以上为食物,如大枣、 生姜、山楂、黑芝麻等。它们作为药物应用不仅为动物补充了大量的氨基酸、维生 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而且能提高有机体的健康水平。

  2.可靠的实效。中草药用于养殖业生产,除能够提供营养物质、适应于多种 疾病的防治、不易产生毒付作用外,还能抵御各种不良环境的干扰。通过辨证用药,调节 机体阴阳,使动 物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3.药源、药方丰富,选择面广。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平原、山区随 处可见。各地可充分利用当地中草药资源,适当补充其它品种配伍成方,添加于饲料中。

  从方剂可选性上看,中药复方繁多。以著名中药学典籍所载为例,“普济方”载61739方, 现代的“全国中药成方处方集”载2621方,仅防治肠炎,中医、中兽医方剂就不下几十种。 故用于养殖业时可广泛选择、移植、加减拆合。如急性肠炎初发,用黄连、黄芩、黄柏、白 头翁对细菌性感染有显著疗效。随着病菌被抑制和杀灭,方剂中要逐渐减少三黄 、白头翁药味或剂量,而适量加入白芍、车前、泽泻等通和血脉、利水渗湿药,以减轻腹疼 ,通利水道。 当腹泻止住后,再用枳壳、青皮、焦三仙等药物调气、健脾胃、促消化,以修复胃肠粘膜, 恢复胃肠功能,从而使肠炎疾患全愈。用中药复方,谨察病机变化而调整,对防止急性病发 展、传变、或转为慢性有独到之处。

  4.有系统理论的指导。中药的应用是在中医药辩证论、治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它包含理、法 、方、药四方面内容。一般认为,理是指辨证的过程,法、方、药是属于论治的过程。论治 是根据辨证而来的。根据辨证所得到的对疾病的认识,而进行论治、立方、选药、遣药,这 是中医、中兽医关于认识、诊断、预防、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基本法则,是系统的辨识。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