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酶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在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正常的情况下,添加纤维素酶能以几倍的效率提高粗纤维和其他营养物质的酵解强度,提高消化吸收水平。在瘤胃发生病理变化即微生物区系失去平衡进入腐解过程时,高活性纤维素酶能迅速调整微生物区系结构,恢复平衡关系和正常酵解、吸收、合成过程。
有试验表明在瘤胃正常状态下,添加纤维素酶饲喂
奶牛5昼夜以后,其粪便干物质和饲喂前相比,减少了30%左右;1周以后,封闭牛舍氨气含量下降70%左右,粗
饲料采食量提高10%~20%,粪便中蛋白质提高8%~10%,尿中尿素下降58.9%(赵长发,1993)。有试验表明,在
奶牛饲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可在降低采食量的同时,提高增重和产奶量,提高
饲料报酬,而在产奶量增加的同时对乳脂率没有明显影响。纤维素酶在降低采食量的同时提高产奶量的主要原因是:反刍动物的摄食量主要受血液内的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调节。挥发性脂肪酸是纤维素的分解产物,外派性纤维素酶增加了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量,而瘤胃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较快,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进入血液,并随其浓度的升高反馈性作用于食物调节中枢,导致采食量下降。一般认为
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呈负相关,而试验表明在
奶牛日粮中添加纤维素酶后,随着产奶量的上升乳脂率呈上升趋势。这说明纤维素酶通过提高
奶牛血液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强乳腺细胞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取能力,从而维持乳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纤维素酶在单胃动物中的应用 除肠道中的微生物可以降解部分纤维素外,单胃动物不能分泌断裂β-1,4糖苷键的内源酶,所以
饲料中含有的纤维素对单胃动物而言几乎不具有营养价值。此外,由于纤维素的交铅、缠绕和粘附,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并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因此在单胃动物日粮中添加纤维素酶具有营养和保健的双重功效。
肉鸡 在日粮中添加纤维素酶饲喂肉鸡可使肉鸡
饲料消耗量下降16.25%,体重增加2.88%,料肉比降低10.18%(尹清强等,1993)。Francesh等(1994)同时使用纤维素酶、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喂以大麦
饲料为基础的雏鸡,结果使
饲料消耗降低2.9%,体重提高1.3%。秦江明等(1996)对饲喂添加纤维素酶的肉鸡进行各阶段的体重分析,结果试验鸡于2周末、4周末体重在各日粮间差异极显著,说明酶制剂对肉鸡前期的生长作用显著;6周末、8周末试验鸡体重在各日粮间也呈增高趋势。说明添加外源酶制剂补充了内源酶的不足,因而在肉鸡发育前期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蛋鸡 王怀凡等(1995)在蛋鸡常规
饲料中添加0.1%复合纤维素酶,试验组的产蛋率比对照组提高10.8%,蛋重提高1.7%,料蛋比下降14.6%。徐奇支等(1998)用纤维素酶添加日粮饲喂蛋鸡,对蛋形指数、蛋壳厚度未产生明显影响,但添加0.1%和0j%的纤维素酶降低了破蛋率。
猪 王尧等(1995)用前期含草粉10%、后期含草粉15%的日粮添加纤维素酶喂肥育猪,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0.255kg,料肉比下降0.24,每头每日增加效益0.9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