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含量、分布和营养作用
  动物体内含锰低, 大约0.2-0.3 mg/kg 。骨、肝、肾、胰腺含量较高, 约1-3 mg/kg ,肌肉中含量较低, 约0.1-0.2 mg/kg 。骨中锰占总体锰量的25%, 主要沉积在骨的无机物中,有机基质中含少量。
  锰的主要营养生理作用是在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胆固醇代谢中作为酶活化因子或组成部分。此外, 锰是维持大脑正常代谢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

  (二) 吸收代谢
  消化道吸收细胞都能吸收锰, 但主要在十二指肠。锰的吸收率为5-10%。影响锰吸收的因素很多。饲粮锰浓度低、吸收部位存在低分子配位体、动物处于妊娠期以及鸡患球虫病时,可提高锰的吸收率;饲粮中高铁、钙和磷降低锰的吸收;锰的来源对吸收影响较大,鸡对大豆饼、棉籽饼中的锰吸收70%左右,而对菜籽饼中的锰只能吸收50%左右。
  进入吸收细胞内的锰以游离形式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转运到肝。氧化态锰与转铁蛋白结合后再进入循环, 由肝外细胞摄取。血浆中锰流动速度很快。肝锰和血锰在激素控制下保持动态平衡。动物动用体贮锰的能力较低。
  锰代谢主要经胆汁和胰液从消化道排泄, 经小肠粘膜上皮和肾排出一部分。

  (三) 缺乏和过量
  动物缺锰可导致采食量下降、生长减慢、 饲料利用率降低、骨异常、共济失调和繁殖功能异常等。骨异常是缺锰典型的表现。禽类缺锰产生滑腱症(或叫骨短粗症)和软骨营养障碍。滑腱症的主要表现为: 胫骨和跖骨之间的关节肿大畸形,胫骨扭向弯曲,长骨增厚缩短,腓长肌腱滑出骨突,严重者不愿走动, 不能站立, 甚至死亡。软骨营养障碍主要表现为:下颌骨缩短呈鹦鹉嘴,鸡胚的腿、翅缩短变粗,死亡率高。猪缺锰产生骨异常的表现是脚跛、后踝关节肿大和腿弯曲缩短。绵羊和小牛表现站立和行走困难、关节疼痛和不能保持平衡。山羊出现跗骨小瘤, 腿变形。缺锰导致骨异常的原因主要是:不能使糖基转移酶活化而影响粘多糖和蛋白质合成, 使钙化缺乏沉积基质,造成单位骨基质矿物质沉积过量,骨变粗短。
  锰过量可引起动物生长受阻、贫血和胃肠道损害,有时出现神经症状。禽对锰的耐受力最强, 可高达2000 mg/kg,牛、羊可耐受1000 mg/kg,猪对锰敏感,只能耐受400 mg/kg。各种动物耐受能力可能随锰的拮抗物含量增加而增大。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