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肉种鸡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优质肉鸡养殖技术专题讲座系列(第五讲)


 
主要介绍了环境卫生与消毒、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 环境卫生与消毒
  近几年,养鸡业中新的疾病不断发生,传统的疾病也有新的病原变异株出现,加之生产中常常使用抗菌素,使细菌出现抗药性,用传统药物方法防治使养鸡成本越来越高,而且鸡发病原因太复杂,有时防不胜防而造成严重损失。过于依靠疫苗和药物而放松饲养管理与环境卫生的工作,疾病也会不断发生。另外有多种病毒性传染病,一旦鸡群感染后几乎不能获救。生产中也经常发生免疫预防失败,造成损失。因此,为了养鸡少发病且获得最大的生产性能,我们应不惜最大努力,做好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

一、鸡场防疫措施
(一)鸡场的规划设计
  本着有利于生产和防病的原则,确定场内的育雏舍、育成舍、产蛋舍、鸡粪处理等的平面位置。对场内的风向、风力、排污、水源、电源、饲料来源等都应该综合考虑。
(二)选购优良健康鸡,饲喂安全质优的全价饲料
  进鸡要从没有白痢病、禽流感、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疾病的种鸡场引进鸡苗。饲料要从自动化程度较高、质量好的厂家购进。特别注意饲料中动物性蛋白原料的质量。
(三)制定全进全出的生产措施
  严禁不同品种、地方、不同批次和大、中、小鸡混养,以防交叉感染。一幢鸡舍的鸡必须同时进出。
(四)制定鸡场防疫措施
  在鸡场入口处、生产区连接处和鸡舍入口处、都要设有相应的消毒和更衣设施,坚决做到场内外、各生产区之间、鸡舍间、饲养人员之间的严格隔离,并制定有效的消毒制度,鸡舍内隔日消毒一次,鸡舍周围一周消毒一次,全场一日消毒一次。消毒池内应随时保持有消毒水,谢绝人员参观。饲养人员回家返场时必须更换外衣和鞋,经严格消毒后才能进入鸡舍。场内职工禁止饲养家禽、观赏鸟。

二、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阻止外部病源微生物侵害鸡体,排除和杀灭鸡饲养过程中蓄积于舍内外的有害微生物,维持舍内外的清洁度,防止传染性疾病在鸡群间传播。
(一)影响消毒的因素
  许多因素可降低消毒效果,如舍内外残留有机物等污染物;使用硬水,如含钙、镁、铁较高的水配制消毒剂;温度过高对某些消毒剂,如碘制剂、氯化物制剂有影响;消毒时间过短,使用方法不当,稀释浓度太低,喷洒不均匀等。
(二)几种常用消毒药品
1.氢氧化钠(烧碱、苛性钠):常用1-2%溶液来消灭病毒和细菌。对金属、油漆物品均有腐蚀性作用。
2.过氧乙酸:市售20%的溶液,其本身有强大氧化性,杀菌作用快而强,对细菌、病毒、霉菌和芽孢均有效。常用含本品的0.3-0.5%水溶液作各种消毒,效果好,费用低。
3.高锰酸钾:常用0.1%溶液,能杀死细菌。
4.甲醛溶液(福尔马林):市售含量为40%,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和刺激作用。与高锰酸钾配合对舍内进行熏蒸,密闭24小时,达到空间消毒。
5.新洁尔灭:常用5%溶液,用于皮肤、粘膜、用具的清洁消毒。
6.次氯酸钠:常用2%-3%溶液对鸡体喷雾消毒。可用于鸡体喷雾消毒的还有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等。
(三)消毒操作程序
  彻底清除鸡舍、地面、墙壁、附属装置上的灰尘、污物、粪便、垫料、饲料、羽毛。排风口、明沟等地均要彻底清洗干净。应做到先清扫,后冲洗,再干燥(数天),最后消毒。一般消毒3-4次,通常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交替使用。第二次消毒要等第一次消毒剂干燥后再进行。从清扫到消毒完毕,整个过程不得少于14天。


                       第二节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一、育雏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育雏前要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不能临时去应付。雏鸡的饲养人员要选择工作负责、细致、具有一定养鸡经验,会观察、能发现问题的人担任。
(一)  育雏舍
  首先要准备好育雏舍,房屋不能渗漏雨水,墙壁不能有裂缝,水泥地面要平整,无鼠洞且干燥,门窗严密,房屋保温性能好,并能通风换气。平养育雏舍内要间隔成几个小间,每小间面积20平方米为宜,便于分群饲养管理和调整鸡群。
(二)  育雏设备
  育雏要准备好保温设备、饲槽、饮水器、水桶、料桶、温湿度计、扫帚、清粪工具、消毒用具。另外根据实际情况添置需要的用具。一般每只雏鸡占有的料槽长度为:1-3周龄4厘米,4-6周龄6厘米。每百只雏鸡占有饮水器60厘米以上。只有保证每只鸡有合适的采食和饮水位置,才能使其均匀地生长发育。
  若是笼养育雏,还要准备专用的育雏笼,育雏笼最好同育成笼合二为一做成既可育雏又可育成,以免浪费设备。育雏育成笼可就地取材自制,也可委托有关工厂制造、购买。总之,要便于雏鸡采食、饮水和饲养人员管理操作方便。
(三)  保温设备
  根据饲养条件和育雏要求选择和修建相应的供温设备。如:保温伞、红外线灯泡、电热管(板)、烟道、火炉等。
(四)  清洗消毒
  育雏舍在进鸡之前必须彻底清洗,包括墙壁、地面、笼具等设备的清洗。然后用1%的氢氧化钠(烧碱)溶液喷洒墙壁和地面,再用其它消毒剂按使用说明对育雏舍所有设备进行喷洒。最后把门关闭,对育雏舍和用具进行熏蒸消毒。其方法有两种:一是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40毫升,高锰酸钾20克。先放高锰酸钾在舍内瓷器中,后加入福尔马林,使其产生烟雾熏蒸2小时。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使舍内烟雾散发出去。第二是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过氧乙酸3克,放在容器内加热使其蒸发,密闭2小时。熏蒸时舍内相对湿度要保持在60%,其消毒效果明显。
(五)  饲料及药品
  按照所进鸡种的营养需要标准,提前配合好雏鸡饲料。一次配最好不要超过4天的用量,以免饲料霉变和营养成分损失。为了预防雏鸡发生疾病,要准备好相应的药品和疫苗。准备工作完成后,在进鸡前2天开始升温,直至达到雏鸡所需要的温度为止。

二、常见的育雏育成方式
(一)地面式
  指鸡饲养在平房或楼房鸡舍内的地面上,地面上铺有垫草、机械饲养设料机、输料带、料盘、自动饮水器、保温伞、电灯、电风扇等。手工饲养设料槽、料盘、饮水器、烟道或电热器、电灯、电风扇以及自然通风窗等。地面式宜在气候干燥地区,通风设备良好时采用。
(二)网上式
  指鸡饲养在平房或楼房鸡舍内离开地面的平网上,网可用金属,塑料或竹木制成。饲养设备同地面式。网上式适宜在气侯潮湿地区,通风设备条件较差的情况下采用。
(三)笼式
  指鸡饲养在平房或楼房鸡舍内离开地面的重叠笼或阶梯笼内,笼子可用金属,塑料或竹木做成。饲养设备需料槽,料盘,乳头饮水设备、水槽,饮水器,电灯,烟道或电热器,电风扇以及自然通风窗等。笼式可在气候潮湿地区采用。

三、育雏需要的基本条件
  雏鸡出壳后,体温调节能力弱,必须由外界供热保暖,才能维持正常体温,否则就要死亡,这种供热饲养方式就叫育雏。育雏期一般为42天,但由于育雏季节的不同,也可长于42天也可短于42天。雏鸡从停止供热到140日龄这个阶段叫生长鸡,或叫中鸡。生长鸡的日粮水平要求最低,在饲养管理上既不同于雏鸡,也不同于产蛋鸡,按生长鸡特点进行饲养的过程就叫育成。在养鸡生产中,育雏、育成是最关键的环节,只要育雏、育成搞好了,商品鸡生产就算成功了一半。
(一)温度
1.电热器、烟道、火炉供温时:

年龄              鸡背高处的温度
1-2日龄             35-36℃
3-4日龄             33-34℃
5-7日龄             31-33℃
2周龄               28-29℃
3周龄               26-27℃
4周龄               24-25℃
5周龄               22-23℃
6周龄               21-22℃

2.育雏伞供温时,每周温度下降2℃
年龄           育雏伞边缘下鸡背高处
1-4日龄             33℃
5-7日龄             31-33℃
2周龄               30℃
3周龄               28℃
4周龄               26℃
5周龄               24℃
6周龄               22℃

  育雏室内除了要求适宜的温度外,还必须注意室温平稳均匀,切忌时高时低。雏鸡的分布状态是判断温度是否适宜的标志。温度合适则雏鸡均匀分散、活泼,夜间睡眠伸头展翅,形象舒服。雏鸡打推,叽叽叫唤,靠近热源,不爱活动,表现畏冷,说明温度低,则需加温。雏鸡远离热源翅膀散开并张口喘气,呼吸急促,饮水增加,说明温度偏高,则需降温。
(二)湿度
  育雏舍的湿度一般控制在60%-70%,雏鸡10天内为65%-70%,10天后为55%-60%。在实际生产中还要视季节、饲养和雏鸡体质而适当调整。如果空气湿度超过80%或低于40%并与温度、通风共同发生作用时可能造成危害。当湿度大、温度又很高,加上通风不良的情况下,雏鸡体热不能正常散发,引起食欲下降,生长缓慢,抵抗力减弱,并使舍内垫料发霉,寄生虫、病源菌趁机滋生繁殖,导致雏鸡发病;湿度过小,空气干燥,加上高温和通风过速,使雏鸡体内水分大量散发,腹腔剩余卵黄吸收不良,绒毛干枯,体形瘦弱,食欲下降,频频饮水,如这时饮水供应短缺,则易造成脱水而死亡。随着雏鸡日龄的增长,饮水量增加,粪中水分蒸发得多,环境湿度大。尤其阴雨天更应注意防止潮湿,不要让饮水器溢水,以免垫料腐烂发霉。
(三) 通风
  通风换气可以排除室内污浊的气体,换进新鲜空气。育雏期间,雏鸡呼出二氧化碳,排出粪便和使用的垫料经微生物分解发酵,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和硫化氢等。这些气体对雏鸡是非常有害的。应该在保温的前提下,搞好通风换气,以免有害气体滞留而超过允许量,造成雏鸡体质衰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