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漯河市新建的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临颍县杜曲镇河董生猪养殖小区和临颍县固厢乡岗东生猪养殖小区分别获得漯河市“双汇产业化工程”奖补资金15万元。这是该市今年4月份再掀“双汇产业化工程”工作以来,政府发放的首批奖补资金。按照漯河市政府计划,对经检验检疫部门评审推荐的规模化出口供宰生猪备案养殖场和畜牧部门推荐的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基地等龙头养殖企业还将陆续分批得到奖补资金。
“双汇产业化工程”是以双汇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发挥其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其品牌、管理和产业链来带动全市畜产品生产、加工业的发展,带动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自2003年该市实施“双汇产业化工程”以来,漯河不断发展壮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扩大标准化养殖基地规模,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畜产品出口、建设“中国食品名城”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全市目前有无公害畜产品基地74个,出口供宰生猪备案猪场543个,均居全省首位,居全国先进行列,据统计,全市累计出口冻猪肉近20万吨,熟制肉类产品5万吨,综合创汇额超过10亿美元。
为进一步加快漯河现代畜牧业发展,打造全国最具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名城”,永葆“中国最大肉类出口基地”的金字招牌,发挥畜产品加工业和畜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今年4月初,漯河市政府在原“双汇产业化工程”办公室的基础上,又成立了以市长为指挥长的高规格的“双汇产业化工程”指挥部,印发了《漯河市关于深入实施“双汇产业化工程”,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双汇产业化工程”的实施。2007年市财政将拿出500万元支持“双汇产业化工程”建设,政府筹措资金3亿元~5亿元,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为农民发展养殖业提供资金支持,土地、电力、水利等部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也将予以最优惠的政策支持。各县区在“双汇产业化工程”的推动下,迅速掀起新一轮畜牧业发展热潮,按照“集中、规范、科学、标准”的集约化模式和《动物防疫卫生》及《出口供宰动物备案养殖场》要求,发展标准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目前,全市在建的规模养殖小区达8个,万头猪场6个,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两个,即临颍县杜曲镇河董生猪养殖小区和临颍县固厢乡岗东生猪养殖小区,并已率先达到市定建设标准,经验收合格,分别获得奖补资金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