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产品的质量问题事关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努力提高禽类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是我国乃至全球家禽饲养面临的重大课题。近些年来,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我国禽类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记者近日就加强禽类产品质量监管等问题采访了农业部总经济师、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玉香。
“近些年来,我国禽类产品的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张玉香说,“但我们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又要看到存在的某些问题和隐患。”她说,我国家禽养殖业近几年发展较快,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加强,生产管理制度和禽类产品流通管理措施逐步完善,饲养技术进步加快,一些规模场饲养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有力地保证了禽类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由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家禽养殖业发展的政策,家禽养殖者积极性逐步提高,家禽饲养管理水平和质量意识不断增强。我们必须充分地看到家禽养殖业在质量安全管理上的进步和成效。
对于禽类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张玉香表示,既要切实加大禽类产品的质量监管力度,又要看到禽类产品的质量监管是个长期复杂的工作。我们既要有解决潜在问题的紧迫感,又要从实际出发,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家
禽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的关键阶段,传统饲养方法和现代饲养技术并存。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区域差异较大,家禽饲养业发展不平衡,既有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现代大型养殖屠宰加工企业,又有占全国总饲养量40%的分散养殖。一些分散养殖户防疫条件较差,管理水平不高。我国广大农民有着发展传统养殖业的经验和办法,但还缺少现代养殖和管理技术。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才能改变的现实。由于这些原因,给我们加强禽类产品的监管带来很大的压力。我们必须正视我国家禽养殖业生产所处的阶段和困难,客观全面地分析禽类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毫不松懈、持之以恒地抓好禽类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张玉香告诉记者,既要看到禽类产品在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某些问题,又要充分肯定我国禽类产品的质量安全总体是好的、是可以放心食用的。从我国乃至全球饲养业看,禽类产品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一个客观现象。但是,问题是个别的、局部的,不是全面的、整体的。不看到个别禽类产品的问题,就容易放松质量安全监管,给禽类产品消费留下隐患;不肯定禽类产品的整体质量是好的,就容易挫伤饲养者积极性,误导社会消费者。因此,绝不能把个别养殖户出现的个别问题,看成整个家禽养殖业发展和禽类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对于广大禽类养殖户面临的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张玉香表示,既要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加强禽类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又要对广大养殖户给予热情的帮助和引导。要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监管,不允许病死家禽流入市场,不允许违规使用违禁投入品。严厉打击违法经营户的不法行为。同时,要看到家禽养殖业是一个面临市场和疫病双重风险的产业,国际禽类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因此,扶持和引导我国家禽养殖业发展,树立我国禽类产品的品牌形象,对农民增收和开拓市场都非常重要。一是要切实加强生产环节的管理。认真执行用药记录和生产记录制度,引导农民科学使用投入品,加强和改善饲养环境和条件。二是加强禽类产品质量监管。执行严格的监管制度,加强质量抽检和检疫,健全质量约束和监督机制。三是加强流通环节的管理。打击不法商贩,规范禽类产品交易市场,加强执法监督。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落实扶持家禽养殖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发展家禽养殖业的积极性。五是加快家禽饲养科技进步。应用先进的饲养技术,提高禽类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六是加大疫病防控力度。继续采取综合措施,防控禽流感等禽类疫病的发生。通过采取扶持、引导和监管措施,调动和保护养殖者的积极性,扶持和帮助家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