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县实施山羊舍饲圈养规模示范项目

 
  2007年,武鸣县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精神和《关于加快发展草食动物规模养殖的意见》,把山羊列为自治区优势产业,提出利用农区丰富的饲草料资源、社会资源,采用舍饲圈养新技术,开拓发展新空间加快山羊发展。山羊在农区饲养将成为农民增收一条有效渠道。

  羊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特点,符合健康消费的社会主流,市场需求及潜力很大,比较效益和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过去多以放牧为主的传统养殖方式,严重制约养羊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悖。近年来,该县部分乡镇开展了山羊舍饲圈养的探索与实践,取得较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那只是在山区探过保护生态环境下的山羊圈养之路。如今为加快发展山羊产业,该县决定把山羊产业发展作为2007年农业重点推进项目,积极争取各级投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农区山羊规模化养殖。即在农作物主产区,利用农区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发展山羊产业,通过政府适度扶持,技术业务管理部门的服务和组织,引导农区农民发展山羊的舍饲圈养,扩大示范群体,形成规模饲养示范区,强化示范效果,为转变山羊饲养方式,开拓山羊新空间,加快全区山羊产业发展提供示范榜样和经验。

  据悉,2007年该县要在项目区中新增山羊舍饲圈养示范户500户,新增能繁母羊10000只,种公羊500只。据此,要求配套建设标准羊舍3万平方米,运动场6万平方米;建设饲草料地1500亩,利用秸秆3万吨,推广应用山羊专用配合饲料10万公斤,建青贮池4万立方米,购切草机500台;举办山羊舍饲圈养培训班13期(40户/期)以上。被列入示范户的农户,将在政府帮扶下购进能繁母羊20只,公羊1只;建标准羊舍60平方米,羊舍采用高床楼式设计,配备运动场和食槽;种草3亩(其中豆科牧草1亩),利用秸秆饲料5吨以上,羊专用配合饲料200公斤;建青贮池8立方米(长方形),购小型切草机1台;建围墙、消毒池等必要防护设施。实施山羊的杂交改良面80%。改良后产下的羔羊,经过240天饲养即可出栏,每只重30公斤以上。出栏羊现金收入300元/只,利润127.50元/只左右。自治区财政预算安排105万元专项资金,南宁市财政配套支持150万元,县财政配套部分资金抓好项目实施。

  目前,各镇党委政府极重视项目组织、宣传工作,2007年1月,成立县级项目领导和实施小组。目前正在落实项目户,不少农村党员骨干、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干部和亲属农户都自愿报名参与。正积极落实场地和人工种草地块,整地备耕备种。县水产畜牧局计划3-5月份,完成饲草料地建设,进行草地管理,开展栏舍及相关设施建设。4月开始,联系组织种羊供应、专用配合饲料供应,组织饲养管理技术培训。7月进行正常的项目建设工作。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