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七十八团克什库西台草场上,刚刚出生不久的优质肉用混血萨福克羔羊,在阳光下尽情地撒着欢。这是该团近年来做大做强畜牧业,大力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和牲畜品种改良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也使该团今年土种羊品种改良工作走在了全师前列。
七十八团地处天山腹地。拥有高山可利用草场46万亩。总人口5391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3.92%,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贫困团场。近年来,七十八团把加快牲畜品种改良工作,作为发展少数民族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富民工程来抓,促进畜牧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为保证全团牲畜品种改良工作顺利开展,该团成立了牲畜品种改良攻关小组,具体负责全团牲畜品种改良的规划、协调、监督、指导及技术培训等工作。在师畜牧局的支持下,先后投资8万元人民币,从外地购进优质肉用萨福克种公羊11只,全面推广普及人工授精技术。利用国家退牧还草工程项目资金,投资135万元,新建标准暖圈10栋,进行土种羊的人工授精繁殖推广试验。新增人工草场4000亩种植三德利牧草。对实施品种改良的牧民优先划分,实行围栏禁牧20万亩,投资40多万元新建标准配种站三座等。这一项项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极大改善了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加快该团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为确保品种改良工作的顺利开展, 该团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满足养殖户的实际需求,加速畜牧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全面推广普及人工授精技术,加快畜品种改良工作。从去年7月10日和10月17日开始,该团畜牧兽医站开始采萨福克种公羊的精液,给农牧区19000只土种羊进行了人工授精。分产冬羔和春羔两个阶段进行实施。从今年1月15日开始,授胎母羊开始产羔,到4月20日产羔基本结束,成活率达100%。
据该团畜牧科科长刘青介绍,经测试对比实验,这种杂一代羊羔一出生就在3-5公斤,比普通羊羔重,饲养四个月后,侗体重将达13-15公斤。这种羔羊每只在市场上出售比土种羊高80至100元。产肉高,增重快,出栏早的特点以及改良了土种羊脂尾的不良特性,使这个新品种在牧区得到了少数民族职工的一致认可。
牲畜品种改良的大力推广和普及,为加快该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少数民族职工收入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