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晴隆江满村养羊致富带动全县

  
  11月22日,汽车在晴隆县莲城镇江满村盘山公路上行驶,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梯田里的草地和成群的羊儿。

  晴隆县草地中心副主任邓元会介绍,4年前,江满还是县里有名的卖血村。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只能种玉米,产量特别低,曾被列为移民搬迁对象,第5村民组21户人家曾迁走11户。村民们一年劳作不够半年糊口,很多人靠卖血生存。邓元会说,“现在5组养羊最多的李清武就是当年卖血卖得最多的人。”

  2002年3月,县草地畜牧中心利用宁波市对口帮扶资金10万元买了4只优质种羊,在村子里启动了人工草地养羊项目。在“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开发模式下,江满村197户人家先后转产养殖业。如今,该村户均年收入达2.5万元,最低的也有8000多元。

  正在放羊的36岁村民李清文谈起他的经历:“我家以前穷呀,1994年到1998年一直在云南打工,1998年底媳妇生娃娃,家里没人手,只好回家来继续种庄家,经常吃了上顿无下顿,一没钱用就去卖血,卖一次可以得75块钱,起码卖了50次。现在好了,从2002年养羊到现在,我至少赚了8万块钱。”李清文告诉记者,他目前还有70只羊没出栏,如果每只羊按500元计算,可以卖3.5万元。

  身为江满村副支书的李清武坐在自家堂屋里,双手一直在颤抖,“这都是当年卖血留下的后遗症”,李清武说:“那时候穷,起码卖了200次血,献血本都换了3个。”现在,李清武每年养羊收入均在3.5万元以上,成为村子里养羊收入最高的人。如今,李清武已建起新房,自家以前住的屋子改成了羊圈。

  县草地中心参照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在江满村租赁农民土地10年,每年每亩按150公斤粮食折价100元,一次性兑现给村民。村民的土地被租赁后,草地中心就把村民吸纳为草场和羊群的管理人员,每月基本工资300元,再根据管理产生的效益进行奖励。以这种“租赁土地模式”使江满村变成养羊专业村后,这种模式很快在全县普及开来。

  至2005年,晴隆县获国务院扶贫办投入的扶贫资金770万元,争取到各部门的配套资金756万元,全部投入草地畜牧业。目前,该县完成优质牧草种植10.6万亩,改良草地5.3万亩,建成31个种草养羊示范点。3个育肥场,2个育种基地,1个胚胎移植中心,25个肉羊生产点覆盖14个乡镇68个村,受益农户10086户4万余人,羊存栏11.8万只。在发展草地养羊业中,该县还创造出“四六分成”、“对等投资对半分成”、“借贷发展”、“外商独资”、“集资入股”等5种模式。晴隆优质杂交羊远销北京、香港等地,全县养羊农户年收入最少3000多元,最多达4万元。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