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黄甲:用文化为麻羊注入“魂”


 
  “黄甲的‘魂’就是羊文化。”黄甲镇党委书记罗中华开门见山地说, “今后黄甲的麻羊节的一个整体定位就是‘丰富羊文化,推动羊产业,巩固羊品牌。”如今,一个以羊文化为催化剂,麻羊产业为龙头的“精品小镇”——黄甲正在牧马山下崛起。

  年年办节:通过麻羊节沉淀文化

  作为成都“羊”节会的代表,黄甲麻羊节无疑是成功的。从1998年开始的麻羊节集聚了商机、人气和财气,一业兴百业,在黄甲麻羊旺销的同时,还带动黄甲镇养殖业、酿酒业、百货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麻羊产业链作用不断彰显,全镇仅麻羊产业就实现农民人均增收300元。羊业餐饮也由最初单一的“羊肉汤锅”发展到现在的烤全羊、回锅羊肉、虎皮羊肠、龙井羊肾等上百种菜品。随着麻羊特色餐饮文化的挖掘,双流县发展壮大了很多餐馆、酒楼,如阮老大羊肉馆、九九羊肉馆、皇城大酒楼、新皇城农家乐等,其中“新皇城”还在成都市首批星级农家乐评比中取得了四星级农家乐的称号。

  黄甲的成功,对成都的一些区域也起着示范带动作用。金堂的黑山羊节,邛崃的羊美食文化节,大邑、崇州、都江堰等地的冬季羊肉节等纷纷出炉,同样结合当地特色,成为了当地节会经济中的一抹亮色。但黄甲举办麻羊节似乎想得更远一些。“我们年年举办麻羊节,不仅仅是为了大家热闹热闹,让大家多消费一点羊肉,让养殖户多收入一点点钱,这不完全是我们的目的”。罗中华说,“我们以前缺乏对黄甲千年麻羊文化的深入挖掘与展示。麻羊节真正给黄甲镇百姓留下什么,对黄甲麻羊美食产业推动、品牌铸造起到了什么作用,那个时候我们还很模糊。现在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想通过每年举办麻羊节,挖掘和沉淀下一点文化元素,日积月累从而形成黄甲羊文化。文化是节日经济之魂呀,我们通过节日这种文化属性很强的东西,精心打造麻羊节,然后来拉动经济,也只有通过文化,才能让我们走出家门,做大做强”。

  罗书记还告诉记者,他们今后黄甲麻羊节的一个整体思路是“丰富羊文化,推动羊产业,巩固羊品牌”。羊文化才是麻羊节的魂,有了魂,才会有活力。黄甲麻羊过去就单纯是羊,如今它正在形成一种文化。传统的继续保留,新的又在不断注入进去,这样不仅带动了麻羊本身的发展,还对整个产业化都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可以说,它是一个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一个文化产业。长此以往,它将形成“马车效应”,一驾马车就可以带动经济往前走。

  名羊博览街:用世界文化的眼光

  11月25日,世界上唯一以名羊为主题的名羊博览街在双流县黄甲镇落成。罗中华告诉记者,名羊博览街是一条以“新农村”概念打造而成的新街。街道两旁设有26尊栩栩如生的名羊雕塑,它们从世界各地的羊种类中脱颖而出,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26种名羊。整个名羊博览街的设计和制作,由黄甲镇镇政府、西南交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共同完成。记者在现场看到,雕塑底座上刻有每种羊的种类名称和一句与羊有关的谚语或歇后语。这些谚语和歇后语或妙趣横生,或寓意深邃,像“厨子鬼,爱羊汤,牙巴烫成光腔腔”、“羊群里跑骆驼——高人一头”等,让你在欣赏时忍俊不住。

  据了解,这些雕塑由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袁成龙设计。袁成龙教授是2008北京奥运公园城市雕塑设计方案的参与者,他的作品以耐人寻味的意象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著称。袁成龙教授告诉记者说:“这些名羊造型不一,有吃草的、有哺乳的、有奔跑的、有攀岩的,很生动地再现了羊的各种生活场景。人们通过这些雕塑形象能了解到很多羊的生活状态及习性。而且这种街馆合一的露天博物馆,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市民的参与性,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名羊为主题的新型博物馆。”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徐佰初教授参与麻羊博物馆设计,他表示:“黄甲关于麻羊的一些传说由来已久,我们提取了中国‘神文化’中美善的精髓。通过这两个亭子的建造,让麻羊传说一下子具象化、民俗化了。这将更利于‘麻羊文化’渗透到群众中去,变成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在情感。”

  为什么会在黄甲这个小镇上打造一个名羊博览街呢?罗中华说:“经济是根,文化是魂。(打造这样一条街)主要为黄甲这个以麻羊为特色的城镇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让黄甲的麻羊文化与世界文明对接。我们还在 ‘世界名羊博览街’街口建了两个亭子。它们分别命名为‘神羊亭’和‘古井亭’,由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亲笔题名并题写对联。亭中立有一尊铜铸的神羊雕塑,它便是黄甲麻羊的化身。亭内附有《神羊赋》一篇,通过华美文辞歌颂了黄甲麻羊的美味及黄甲养麻羊、食麻羊的历史传统。这些都是为了让羊文化生根。”

  挖掘传统文化 发展乡村旅游

  走在黄甲的大街上,总让记者想起《水浒传》中的三英雄——阮氏三雄。吸引记者的不是其它,是黄甲镇的羊肉招牌。“阮老大羊肉店”“阮氏羊肉总店”“皇家羊肉店”,总感觉不是到了一个现代化的小镇,而是梦游在小说中的某处地方,或者是走进了那部叫作《新龙门客栈》的电影。

  听镇上的住户介绍,阮老大在黄甲镇上有两个店,一老一新,老店是典型的村酒店模样,新店是一个三层的楼房。我自然是先到老店。老店很小,门外放有一副木架,上面挂着新鲜的羊肉和羊肉香肠、薰羊肉、薰羊排,店门口是一个大铁锅,里面沸沸腾腾的是羊肉和羊杂,旁边是小巧的竹格蒸笼,粉蒸羊肉的香气沁人心魄。一个伙计手持尖刀,正在木架前挥刀解羊。听这个伙计说,阮老大这家店是黄甲镇做羊肉汤锅的第一家,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我问他旁边打的店招怎么会是阮氏羊肉总店呢,他说不错呵,那是阮老大的幺兄弟后来开的店,他父亲在那儿帮着打理,自然可以叫总店了。

  走进每一家店,谈起黄甲和麻羊,每个人都是滔滔不绝。从刘备张飞屯兵养马牧马山,谈到黄甲的地名来历;从羌人引种麻羊到黄甲,到黄甲羊肉汤的由来。那个时候,即使没有吃到羊肉,也早已品尝到一份羊文化大餐。

  黄甲镇政府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也是黄甲镇主要挖掘传统历史文化的原因。在他看来,挖掘传统文化,宣扬传统文化,一个镇就更有了底蕴。只有有底蕴的城市才会有气质,才不会像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只有有了气质的城市才会让人留恋,甚至身陷其中。只有让大家觉得这个地方值得留恋了,这个地方也就美名远播了。有了美名,还愁没有钱吗?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黄甲凭借地处蜀风牧山文化走廊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深挖传统文化,让地域历史文化与麻羊文化互为融合提升黄甲乡村旅游品位。

  如今,在黄甲镇,记者看到,由四川省畜牧科学院专家组成的成都麻羊专家大院已投入使用,双流科技专家大院成都麻羊分院正在建设中,专家们除了提供咨询、技术等服务外,还将黄甲麻羊搬上了互联网,与成都朗威农业投资公司一共投资20亿元打造5000亩麻羊观光牧场,而这个叫作皇家牧场的正是依托了牧马山为皇家牧场的历史文化。这一个个围绕麻羊和文化而起的行动,都显示了黄甲打造麻羊品牌和凭借麻羊品牌和当地特有的文化带动乡村旅游的决心。

  千年麻羊乡 现代工业镇

  黄甲镇的定位是“千年麻羊乡,现代工业镇”,这个因为麻羊而闻名的小镇如今正努力打造配套西南航空港的“精品小镇”。

  据罗中华介绍,2007年黄甲镇党委、镇政府的工作重心与着力点方面是强力推进场镇新区拓展和老街改造,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力促阳光拆迁、和谐安置,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以“拆院并院”为载体,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多渠道帮农民增收……

  他说,为尽快对接成都,形成特有的新乡土气息,凭借地处蜀风牧山文化走廊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该镇今年将按照特色兴镇、文化亮镇、产业强镇的要求,强力推进“与工业集中区功能配套的精品小镇”建设,高起点、大手笔、高品位推进场镇新区拓展和老街改造。目前,新区拓展和老街改造方案已经由市规划设计院设计完成,并通过双流县规委会的审定。该设计从风貌、格调等方面突出了精品小镇的特点,场镇建设工作已经走到全县前列。

  “我们今年和以后还将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不仅要狠抓麻羊产业链条的延伸,还要把黄甲的安置小区建成‘安居乐业、和谐稳定、文明向上、风气纯正’的样板小区;并巩固‘平安镇’成果,营造良好治安环境”。 罗中华说道。

  如今的黄甲镇,已经由一个独街丘陵小镇扩大到原面积的好几倍,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并跻身“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正是“抓好一只麻羊,发展了一个产业,带活了一方经济,兴起了一个城镇”。今年的麻羊节即将开幕,据称,该镇将在传统的麻羊节中加入新元素,充分发挥节日经济强有力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不断融合当地的历史文化,使“千年麻羊乡,现代工业镇”的黄甲镇更加声名远播。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