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新安朝鲜族镇成功发展稻田养蟹

成片的稻田在秋风里翻起金色的浪花,稻秧被成熟的稻穗压弯了腰身。在海林市新安朝鲜族镇大中和村,来自辽宁盘锦的王志刚从稻田边的池塘里捞出两只河蟹向记者展示。他说:“由于9月25日左右就要开镰收稻,河蟹被捉出来暂养在池塘。别看这蟹子个头不算太大,但吃起来那叫一个‘鲜’,中秋节期间抓的根本不够卖!”  作为我省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乡镇,今年新安朝鲜族镇发展的450亩稻田养蟹获得成功。在四五个月的时间里,稻秧与河蟹“相依相伴”,实现了“和谐共赢”:有机稻米身价比普通稻米翻了一番,市场价达到每公斤10元~12元;而当初投放的小蟹苗如今出落成筋骨强壮的“蟹将军”,每公斤在100元左右,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新安朝鲜族镇素有种植稻米的习俗,水稻面积近6万亩,占海林市水稻面积的半数。新安大米远近闻名,源于其常年“饮用”没有污染的海浪河水。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们围造了一个占地600多亩的晒水池,可覆盖全镇四分之三的水田,只要将河水“困”上一周,灌溉水温就能提高两到三摄氏度。守着这样好的水源地,近年来,该镇努力在提高水稻附加值上下功夫,目标指向“打造有机农产品强镇”。  2004年,他们尝试发展水稻纸膜覆盖,但这项技术成本较高、效益单一;2005年,他们又开始发展稻田养,把小鸭雏赶进水田里“扑腾”,终于“扑腾”出双重效益。到目前全镇已有1万亩稻田获得了欧盟有机协会的有机食品认证。尽管如此,他们还不满足,今年把目光锁定在“稻田养蟹”,并从我国“稻田养蟹”的主产地辽宁省盘锦市引进技术人才进行示范。  池塘养蟹不新鲜,“稻田养蟹”在我省可是头一份,小蟹苗能适应这里的气候和生长条件吗?在农民的疑虑中,小河蟹吃着海浪河里的小河鱼和各种菌虫,享受着适度的水温,“舒舒服服”地长大了。新安镇副镇长吴承忠对记者说:“河蟹号称水田‘清道夫’,在水田里‘横行霸道’起到了活水作用,对水稻生长十分有益。今年发展的‘稻田养蟹’仅养蟹一块儿,每亩纯效益就可达到500元,看来它们才是最理想的‘搭档’!”  金秋时节,稻香蟹肥。一举两得的“稻田养蟹”模式引得大家眼热。据新安镇党委书记徐峰哲介绍,目前正在上报项目可行性报告,明年全镇“稻田养蟹”面积预计可达1000亩~2000亩,而通过抢抓国家大力兴修水利的契机,两年来,镇里已获得5000多万元资金,修建了纵横交错的水渠。农民刁玉新说:“今年看着人家干,明年咱学着自己干!”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