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遗传抗性与抗病育种研究进展-畜牧养殖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的缩写,含有数十乃至数百个高度多态的基因位点,这组基因群编码的分子,与抗病性和免疫应答密切相关,在宿主的免疫反应,对病毒、细菌、寄生虫的遗传控制上有重要作用。 2.2 NRAMP1基因 研究表明[11],断奶前后仔猪腹泻和水肿病是由肠毒素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在此阶段仔猪的发病率为30%~40%,死亡率为40%,有时可高达90%,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 抗性的遗传基础 干扰素作为机体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概括为:①广谱抗病毒功能;②免疫调节功能;③免疫增强功能等。干扰素的作用特点可概括为:①干扰素属诱生蛋白,正常细胞一般不自发产生干扰素,在受诱生剂(包括病毒、细菌和某些化学合成物质)激发后,干扰素基因去抑制而表达;②干扰素系统是目前所知的发挥作用最快的第一病毒防御体系,可在很短时间内使机体处于抗病毒状态,并且机体在1~3周时间内对病毒的重复感染有抵抗作用;③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是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诱导抗病毒蛋白(AVP)而间接发挥作用,对病毒起抑制作用而非杀灭;④干扰素具有种属特异性,并且不同病毒、不同细胞对干扰素敏感性不同;⑤Ⅰ类和Ⅱ类干扰素发挥不同效应,不能相互替代[8]。 2 主要的抗性基因 2.3 干扰素基因 猪的NRAMP1基因主要在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特异表达,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亚细胞定位表明, NRAMP1主要位于吞噬细胞的后期内吞小体上Guolong zhang[7]等(2000)发现猪的NRAMP1的mRNA在细胞和特异性组织中都可表达,但在巨噬细胞中表达量最高。 1.2 抗性基因 1.3 抗病性的遗传性 以NRAMP1基因为功能基因来研究基因结构与畜禽抗病力关系的报道不多,而且多集中于人类、家禽和小鼠上,在猪上的研究报道很少。对猪的NRAMP1基因与抗病力的关系需深入研究。因此可将NRAMP1作为综合抗病力的候选基因,结合免疫指标对其多态性和抗病力关系作进一步的研究。 4 抗病育种的大概途径 抗病育种大体可从分辨和选择抗性基因型、提高机体免疫应答能力、提高抗病力等多方面着手,以实现抗病育种[15]。抗病育种的途径很多,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选择,另一类是间接选择。 F18菌毛是引起腹泻的关键因素,若编码菌毛的基因发生突变或缺失,则其致病力减弱(Arp,1988)。Vogeli(1992)[12]将F18受体基因定位于猪的6号染色体,并与血型抑制因子S(inhibitor S)及红细胞酶系统紧密连锁。随后又证实了F18受体位点控制着猪F18受体敏感性。F18黏附素引起的水肿病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报道,但直到1990年才由Berschinger从病猪的肠上皮中分离出来。Bertschinger提出水肿病是由于大肠杆菌F18菌株所产毒素与受体结合所致。Imberechts证实了对F18的敏感性因猪的个体不同而有差异,且这种敏感性是可以遗传的。Bertschinger认为抗性或敏感性是由2个等位基因控制的,敏感性相对于抗性是显性。 猪的MHC定名为猪的淋巴细胞抗原(SLA),Rabin等(1985)最早将SLA物理定位于猪的7号染色体,后来Smith等(1995)证实SLA复合体跨越7号染色体着丝粒,SLA II类基因位于长臂(7q1.1),III类和I类基因则位于短臂(均在7p1.1),这种跨越着丝粒的物理分布,在至今所研究过的哺乳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复杂性不是体细胞重组和变异的结果,而是复合体中200多个位点上大量等位基因变异的结果。SLA复合体编码大量基因,包括I类多态基因、II类多态转运基因及III类补体成分、肿瘤坏死因子和热应激蛋白等基因。养猪技术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