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

 

    淀粉多糖(NSP)是饲料纤维的主要成分,这些纤维将饲料营养物质包围在细胞壁里面,部分纤维可溶解于水并产生粘性物质,这些粘性物质抑制动物的正常消化功能,妨碍动物吸收营养.如将这些NSP去除,营养物质就从细胞壁里释放出来,从而增加了代谢能和蛋白质的利用率.玉米、小麦中均有大量的NSP,许多植物蛋白源,如大豆粕,同样含有NSP、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将这些NSP去除,如大豆粕中被细胞结构包围的淀粉和蛋白就可释放,因而提高了大豆粕的代谢能和蛋白质的利用率,大部分谷物的NSP是水溶性的,在单胃动物的小肠内可产生高粘性,其后果是损害动物的消化系统。

l  NSP的组成与分类

1.1  习惯性分法:纤维素(β-(1,4)-糖苷键);半纤维素(β-(1,4)-糖苷键;β-(1,4)-糖苷键);果胶(同半纤维素,但含糖醛酸和鼠李糖);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热变反应产物);木质素。

1.2    按水溶解性分法:可溶性NSP:如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糖葡甘露聚糖、果胶类;不可溶性NSP:纤维素、几丁质、戊聚糖。

l.3    按组成单元分法:同多糖:纤维素、β-葡聚糖、甘露聚糖、阿拉伯聚糖;异多糖:阿拉伯木聚糖、牛乳聚糖、木葡聚糖等半纤维素、果胶。

1.4    按单糖碳元子数分法:戊聚糖(五碳糖)、阿拉伯聚糖、阿拉怕木聚糖、木荷聚糖;已聚糖(六碳糖):纤维素、果聚糖、果胶.

2    NSP的理化性质与抗营养作用

2.l  NSP的理化性质

2.l.l    溶解性:大部分NSP是可溶性的,如β-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甘露聚糖、果胶类等;

2.1.2    持水性:持水率达1︰10;

2.1.3    粘滞性:达3.27-4.14;

2.1.4    结合力:易与蛋白质、酚类、维生素、离子等结合;

2.1.5    表面活性:与水、脂结合;

2.1.6    包被作用;

2.1.7    酸碱稳定性:对稀酸、稀碱不稳定.

2.2   NSP的抗营养作用

2.2.1    对饲料代谢能产生影响;

2.2.2    对蛋白质等其它养分吸收的影响;

2.2.3    刺激消化道生长;

2.2.4    使消化腺代偿性增长,增加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2.2.5    增加肠道食糜的粘度,阻滞食糜的蠕动;

2.2.6    增加大肠内发酵,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

2.2.7    抑制消化酶活性;

3  酶制剂添加于饲料中的作用

3.1    补充特异性外源酶,同时弥补动物特别是幼年期动物内源酶分泌不足.

3.2    促进消化道发育。降低消化道疾病发生率。

3.3    促进蛋白质、能量和Ca、P沉积。

3.4       消除日粮中抗营养因子作用,降低肠道食糜粘度,崩解细胞壁,提高饲料消化率,增强养分吸收。饲料配方中可大量使用小麦、大麦、稻谷等非常规能量原料和杂粕等蛋白原料,降低成本,提高配方灵活性.

3.7    提高饲料消化率。增强营养,促进吸收动物生长,减少环境污染,

3.8    提高成活率、日增重和日产量。
3.9    减少湿粪和排粪量。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