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调味剂研究进展及注意事项

 

【饲用调味剂研究进展及注意事项】
王常慧 杨建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养殖业已普遍应用饲料调味剂,20世纪80年代饲料调味剂应用遍及欧洲,目前欧共体应用畜禽饲料的调味剂已有数百种。20世纪90年代初亚洲的一些比较发达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相继在国内建立了饲料调味剂的生产厂。我国在调味剂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国内已有近百个厂家生产调味剂。

    1饲料调味剂的涵义、种类及质量要求

    1.1饲料调味剂的涵义

  饲料调味剂的名称,国外有:FeedFlavor,Flavor,Enhancer,FlavorPotentiator等。我国目前也有不同的叫法如香味剂、风味剂、诱食剂等。为了避免概念上的混淆,美国联邦药物管理局于1972年10月公布这类物质应叫FeedFlavor。我国在1989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GB10647—89《饲料工业通用术语》国家标准中将饲料调味剂定义为“用于改善饲料适口性,增进饲养动物食欲的添加剂”。很多学者把其定义为饲料调味剂。

    1.2饲料调味剂的种类

  饲料调味剂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使用对象可分为:鸡用调味剂、猪用调味剂、牛羊用调味剂、鱼虾用调味剂及宠物用调味剂等;依性质可分为:香味剂、甜味剂、酸味剂、鲜味剂、咸味剂、辣味剂等;依动物不同生长阶段可分为哺乳期用调味剂、生长期用调味剂等;按形态可分为干调味剂、固体调味剂、液体调味剂等,干调味剂可以经水溶或脂溶后作为液体使用,固体调味剂多为粉末。目前用的调味剂多为复合型,其原料有茴香、味精、香精、糖精、大蒜、桔皮、糖蜜、奶酪等天然和化学合成原料。

    1.3饲料调味剂的质量要求

  因为饲用调味剂的作用对象是动物,不同家畜不仅口味喜好常常相差甚远,同时感官灵敏度及对某一气候、味道的生殖域值也差别很大。如何“感知”香气及其量的变化,如何对产品稳定性进行调价,一直是十分棘手的问题。一般对饲料调味剂的质量提出以下要求。

    1.3.1有效性标准

  能改进饲料适口性,增进动物食欲,提高采食量和日增重,在饲料本身配合合理时还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

    1.3.2物理化学标准

  调味剂与其它饲料添加剂相比,独到之处就在于要求其物理化学上有一定的稳定性。既要散发“香气”(具有一定挥发性),又要有一定的货架寿命(一般为一年)。要求与饲料混合后也有一定的保存期(一般为一个月)。产品质量要稳定每批产品内不同批次间都均匀一致,特别是固体产品不能分层和结块、结球,这便要求载体粒度小且各组分间既无化学反应,也不能过快地自身分解,产生不好的气味和味道。

    1.3.3安全标准

  对生产操作人员无毒害无刺激;对动物无毒害无不良刺激;无污染和外来掺杂物;符合饲料卫生标准。

    2调味剂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2.1调味剂的作用

  Bradley(1983)曾把饲料用调味剂的使用目的与种种好处归纳为与动物营养健康方面和商业、饲料技术方面两类。

  调味剂除可提高饲料适口性,增进动物食欲,提高动物采食量外,还可刺激动物唾液、胃液和胰液等的分泌,利于固体饲料的咀嚼、吞咽和消化吸收。无疑,这对幼小动物也是特别重要的,不仅可以使之尽早开食还可促进各种分泌腺体的生长发育。此外对幼小动物,特别是猪摄食可口饲料后胃与消化道的饱满

感,血中葡萄糖浓度以及所消化的营养成分的渗透浓度都会产生心理上的舒适感,利于它们的休息和消化吸收,也利于克服断奶初期的焦躁不安。

  饲料调味剂还可以使动物在应激或疾病状况下保持良好的食欲,保证加药饲料的采食量,有利于动物的康复,减少死亡,还有利于体质与生产性能的全面恢复。Elboushy(1987)曾指出:如在小鸡孵出后,给料前12h内,饮水中加5%~10%的蔗糖,不仅可减少死亡率还可以提高8周龄时的体重。此外,高温常常会使家畜采食量下降10%~15%乃至更多,蛋鸡在高温达27℃时即会出现不良反映,且蛋料比下降,如加调味剂则可明显提高家家禽的饲料转化率。

    2.2调味剂的使用方法

  在饲料中添加调味剂可分为内加、外加、内外加相结合的3种方法。

    2.2.1内加

  首先取适量的调味剂与粉末状谷物或其副产品进行10倍以上的预混合,以便使香味剂在饲料中分布均匀,使饲料达到一致的香味。其次,待所有营养和非营养性添加剂进入混合机后,从投料口投入已预混合好的香味剂。在满足制粒要求条件下,使温度压力减少到最低,这不仅减少香味剂的散失,也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2.2.2外加

  在制粒过程中,高温高压及抽气快速降温使调味剂损失巨大。近年来,有的国家采用喷雾加香技术,即在制粒冷却后将香料喷雾加入饲料中。但在中国目前的加工条件下,一般可在颗粒料经振荡筛落入饲料袋中的加工过程加入,喷雾加香技术在我国亦正在推广。

    2.2.3内外加相结合

  内加调味剂可用持久性好,耐高温的加香剂;外加时,可用能耐60℃,价格较低的香味剂。

  总的说来,调味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调味剂本身加工颗粒越小,与饲料颗粒接触越多,越能发挥作用;湿度大,不利于香气的散发;加工温度过高,香气散发快,持久性差;饲料压粒时,调味剂在颗粒内压得越紧,间隙越小,越不利于香气的散发。另外,调味剂在使用时,一定要使之在饲料中分布均匀,最好内外加相结合,用植物性原料进行预混合,以保证调味剂香气在饲料中发挥作用。

    3影响饲料调味剂效果的因素及应用注意事项

    3.1影响饲料调味剂效果的因素

  饲用调味剂虽是改善饲料适口性的有效途径,但添加后的最终效果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因此,要得到适口性最佳的饲料,必须从原料选择、营养配比、防霉、抗氧化措施和调味剂应用进行全面规划。

  原料选择和配方是首先要注意的。目前多数饲料厂对此只考虑营养与价格。而把适口性问题完全寄希望于调味剂上,却不想有些原料“缺陷”和配方中的营养问题是调味剂所不能“弥补”的。如在选料、配方时不加选择、处理和限制,调味剂就会面临负效应,超出其力所能及的范围与限度。了解各种饲料原料的相对适口性及各种饲料组分与调味剂配合时的影响也是十分必要的。在饲料中许多组分与调味剂配合后,会对饲料调味剂的性能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如铜、钾、尿素、氯化胆碱、鱼粉和一些苦味物质等,而有些组分,如:脂肪、盐、蔗糖、核苷酸和某些氨基酸等则不然,会对其产生稳定乃至增重效果。

    3.2使用饲料调味剂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饲料调味剂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3.2.1添加量

  饲料调味剂属非营养性添加剂,添加量过多,香味太浓会产生不良的效果。一般情况下,饲料调味剂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0.01%~0.05%,谷氨酸钠类调味剂的添加量稍高些,但也不应超过0.1%。由于添加量少,一定要混合均匀。

    3.2.2稳定性

  饲料调味剂中含有能散发香气的挥发性物质,防止其香味物质的逸失是非常必要的。一般要求添加调味剂的饲料贮存期不超过3个月。质量好的饲料调味剂稳定性受加工、运输、贮存期影响较小。

    3.2.3正确地使用

  不要试图用调味剂掩盖腐败变质和污染霉变的饲料。因为这样做且不说潜在着极大危害,在采食量还未下降之前就会因毒素作用造成极严重的后果。从“气味”来说,香味剂此时不仅不起掩盖作用,还会因香气组分的挥发而放大这些不好的气味和味道。有的饲料厂反应加了调味剂后,饲料有油脂腐败味就属于这种情况,即饲料中腐败油脂味在香味的作用下,这些不好的气味极易挥发放大。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