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地区高温高湿的地理环境极易引起配合饲料的霉变,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是目前饲料防霉的常用措施。目前常用的饲料防霉剂多为化学合成的药物(如有机酸及酯类剂),其刺激性大,腐蚀性强,气味不良,且残留问题不易解决。当前,国内外都在开发天然饲料防霉剂,以望解决化学防霉剂的不足。以中草药为基础制备饲料防霉剂,不仅能达到良好的防霉效果,而且中草药多有清热解毒、促进免疫与生长及营养丰富的特点,在我国资源又很丰富,因而用于饲料防霉大有前途。为此,我们对几种中草药的抗霉菌活性及防霉效果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1 实验材料与器材
1.1 实验材料
1.1.1 饲料基料
蛋鸭全价颗粒饲料,其营养成分为:水分14.8%,粗蛋白17.6%,粗脂肪3.61%,总能量17.0MJ/kg。
1.1.2 供试霉菌
从我国南方地区霉变饲料及谷物中分离得到黄曲霉、白曲霉、寄生曲霉、黑曲霉、杂色曲霉、圆弧曲霉、桔青霉、皱褶青霉、产黄青霉、产紫青霉等9种霉菌作为供试菌种。
1.1.3 培养基
察氏培养基,液体察氏培养基,霉菌孢子悬浮液(按GB13092-91 附录A制作,含菌数为10-6CFU/ml)。
1.1.4 中草药
上槿皮、白鲜皮、黄柏、射干、马兜铃、苦参、松叶、黄芩等8种中药分别用45%乙醇回流提取,浓缩后成中草药浸膏。
1.2 实验器材
恒温恒湿培养箱,全自动高压灭菌锅,无菌操作台。
2 实验方法
2.1 抗霉菌活性试验
2.1.1 杯碟法
将8种中草药浸膏用45%乙醇溶液配制成每毫升含25mg生药的中药液备用。每种供试菌取10个培养皿,趋热倒入察氏固体培养基,冷却后倒入霉菌孢子悬浮液,制成上层含霉菌的琼脂平板。在平板中间轻轻垂直放置-0.8cm×1.0cm的不锈钢牛津杯,其中8杯分别倒入上述中药液,一杯倒入45%乙醇溶液作空白,最后一杯倒入1%的山梨酸钾溶液作阳性对照。将平板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2~3d,测量透明抑菌圈的直径。
2.1.2 二倍稀释法
先将中药浸膏用45%乙醇溶液配成每毫升含100mg生药的中药液(并调pH值为5.5~6.0),再按倍比稀释法依次将药液稀释成100~0.781mg/ml的稀释液。取组织培养板(40孔),每孔加入190μl相应浓度的中药稀释液及10μl霉菌孢子悬浮液,并作药液及察氏液体培养基对照。培养板置于28℃下培养,连续观察2周,无菌生长的那一孔中药液的浓度即为最低抑菌浓度(MIC)。
2.2 中草药用于颗粒饲料防霉效果评价
取正常水分的颗粒饲料,按相应的MIC值分别均匀添加中草药浸膏,然后置于我国南方自然环境下储放,定期检测霉菌数(按GB13092-91进行)。实验终了测定各样品的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GB8381-87)。
3 结果与讨论
3.1.1 表1说明土槿皮等8种中草药对我国南方地区饲料中常见的10种霉菌的抑制圈的大小。很明显,土槿皮、黄芩、苦参的抗菌活性最强,与常用的化学防霉剂山梨酸钾相当;白鲜皮、射干、黄柏仅次之,抑菌圈直径均在13mm以上,属强活性范畴;接下来的是马兜铃,其抑菌活性中等,抑菌圈直径均在10mm以上;松叶的抑菌活性最弱。
表1 8种中草药对饲料霉菌的抑菌圈
菌种 |
抑菌圈直径(mm) | ||||||||
土槿皮 |
白鲜皮 |
黄柏 |
射干 |
马兜铃 |
苦参 |
松叶 |
黄芩 |
山梨酸钾 | |
黄曲霉 |
28 |
17 |
20 |
14 |
10 |
24 |
6 |
20 |
25 |
白曲霉 |
24 |
19 |
14 |
14 |
10 |
25 |
6 |
2 |
25 |
寄生曲霉 |
23 |
14 |
14 |
18 |
10 |
25 |
6 |
20 |
25 |
黑曲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