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性饲料中植酸磷和植酸酶的研究进展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      王康宁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所    方热军

磷(Phosphorus)是动植物体内的必需矿物元素,在动物体内磷不但是骨骼组织的必要成分,而且在其他代谢功能的正常发挥中起重要作用。由于植物性饲料中的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而单胃动物体内缺乏植酸酶或酶的活性不高,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是按照植物性饲料中磷的有效率为总磷的1/3的假设来进行饲料配方,有的甚至忽略不计,而用无机磷来满足动物对磷的需要量,这样势必造成磷源的浪费,导致磷的过量排泄。事实上,植物性饲料中的磷以植酸磷和非植酸磷两种形式存在,非植酸磷并非100%为动物所利用,植酸磷的含量也不是简单占总磷的2/3,植酸磷/总磷的比值变动范围在0~93 %之间(Eeckhou等,1994苏淇等,1984;Viveros等,2000),不同植物性饲料其植酸磷的含量差异很大。本文拟就植物性饲料中磷、植酸磷以及植酸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建立我国植物性饲料中有效磷的系统数据库,充分、合理利用植物性饲料中的磷源提供参考。

1  植酸和植酸磷

    植酸,即六磷酸酯环己六醇(肌醇六磷酸),是植物性饲料中存在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之一,植酸中所含的磷为植酸磷,是植物性饲料中磷的主要存在形式。植酸磷只有先分解为无机磷(Pi)后才能被动物吸收利用。植酸磷的降解需要有酶的参与,不同植酸降解产物(IP 3~IP 5)的形成取决于不同来源的植酸酶活力(Cosgrove,1970),植酸磷的有些异构体在人和动物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就其化学结构和特性来说,植酸具有对金属离子较强的络合性,能与钙、镁、铁、铜、锰、锌等金属离子生成稳定的络合物植酸盐,能直接影响动物对这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l摩尔植酸平均可与l~6摩尔金属离子在肠道pH值条件下,形成不溶性的植酸盐。

2 植酸酶的种类和特性

    植酸酶属于磷酸单酯水解酶,是磷酸酶的一种特殊类型。目前确认的植酸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存在于植物、酵母、霉菌和细菌中且需要Mg2+参与催化过程的3-磷酸水解酶(E.C.3.1.3.8),其系统名为肌醇六磷酸一3一磷酸水解酶。这种植酸酶作用于植酸盐时,首先从肌醇的3位上催化释放出无机磷酸盐,然后再依次释放其他部位的磷酸盐,最终酯解整个植酸。另一种植酸酶为6一磷酸水解酶,系统名为肌醇6一磷酸水解酶,只存在于植物籽实中。它首先催化无机磷酸盐从肌醇的6位脱落,然后再依次释放出其他的磷酸盐并最终酯解整个植酸。

    植酸酶在动物消化道中催化释放无机磷的能力取决于植酸酶的特性。不同来源的植酸酶分子量不同。霉菌植酸酶分子量一般在60~100 kDa;曲霉植酸酶分子量较大,如土曲霉为214 kDa,无花果曲霉为85~100 kDa,黑曲霉为 200 kDa;细菌植酸酶分子量一般较小,如大肠杆菌为42 kDa,枯草杆菌为38kDa。不同植酸酶具有不同的最适pH范围和最适温度,霉菌植酸酶的最适pH范围为 4.2~5.5,最适温度为45~57℃; Newman等(1991)、Simell等(1989)发现黑曲霉植酸酶在pH值为5.0~6.5时活性最强,最适温度为53~55℃;谷物饲料植酸酶的最适pH为5.l,在pH为3时活性下降,pH值为2时即遭完全破坏。最新研制开发的细菌植酸酶的适宜pH和温度范围见表1。

植酸酶的作用除受pH和温度影响外,还可以被金属离子如 Cu、Zn、Fe和 Ca等抑制,也可被F抑制。Ca和Mg既有抑制作用,同时也是激活剂。某些植物中的植酸酶可被P抑制,有些也可被其中的植酸盐所抑制。维生素D具有提高某些动物肠内容物和粘膜中植酸梅活性的作用。

1  细菌植酸酶的适宜pH和温度

 

来源

表达宿主

分子量(kDa)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