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牛羊移民”草畜平衡

 
  昌吉州积极引导定居牧民舍饲圈养,合理使用草场,不仅增加了牧民们的收入,牧区的生态环境也明显好转。“牛羊移民”工程实现了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杜曼是昌吉市庙尔沟乡阿克旗村最早下山定居的牧民之一。过去他和村民们一直游牧,由于天然草场逐渐退化,一只羊往往要养上8、9个月才能出栏,成本高,收益少。自2003年下山定居后,杜曼在乡里的帮助下,进行舍饲圈养,并改良羊的品种,出栏时间一下就缩短了5个月。眼下家里又添了200多只冬羔,这让他干起活来格外带劲。

  昌吉市庙尔沟乡阿克旗村牧民 杜曼:“羊羔有200只,到5月底就可以处理了。这个羊羔平均一个200块钱,这样下来就有4万元的收入。”

  庙尔沟乡是昌吉市的一个牧业乡,有143万亩天然草场。4年前,乡里实行了禁牧、春季休牧、划区轮牧等措施,并通过牧民定居工程,大力推广牲畜品种改良、青贮和秸杆饲养等技术,使草场载畜量由最高时的13万头只,降到了现在的5万多头只。在增加牧民收入的同时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

  目前昌吉州围栏草场已超过1千万亩,大部分牲畜已从天然草场放牧转变为舍饲圈养。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