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性氟中毒

山西农业大学  宁红梅  庞全海  贾 莉

    氟是畜禽正常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的氟对机体牙齿、骨的钙化、神经兴奋性传导和酶系统的代谢等均有促进作用,但过量的氟则易导致氟中毒。

    随着集约化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人们在配合饲料中添加骨粉和磷酸钙盐(磷酸氢钙和磷酸三钙)作为磷源,对提高饲料转化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合格磷酸钙盐的数量远不能满足饲料工业迅猛发展的需要,一些高氟劣质的磷酸钙盐或掺有高氟磷矿石的磷酸钙盐流入市场,致使动物氟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且病区范围和受害动物种类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L 饲料性氟中毒病因分析

1.l磷酸钙盐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不脱氟或脱氟不彻底是造成饲料性氟中毒的主要原因。氟在岩石中自然存在,特别是与磷酸盐有关的岩石中较多。大多数磷矿石含有较高水平的氟,有的含氟量高达2.68%。用这些磷矿石提炼生产的磷酸钙盐添加剂,如不经脱氟工艺或脱氟不彻底,含氟量会很高,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将对畜禽产生危害。

1.2 一些不法中间商贪图利润,在优质磷酸钙盐中加入高氟磷矿石粉或石粉、贝壳粉、海沙等是饲料性氟中毒的又一重要原因。这些高氟掺假产品,如果单纯检测钙磷含量,往往也能达到国标要求,容易蒙混过关,应引起注意。

1.3 氟主要存在于动物的骨骼和牙齿中,骨粉、肉骨粉是饲料中的高氟原料。生活在高氟地区的动物,其干燥、脱脂的骨中氟水平常高达3000-4000mg/kg,用其制造骨粉、肉骨粉作为配合饲料的组分,也可导致饲料氟超标,引起慢性氟中毒。

1.4 工业废水污染严重的水域所生产的鱼粉中含氟量较高。朱培(1988)报道,测定全国43个鱼粉样,平均含氟220.4mg/kg,而污染水域所生产的鱼粉含氟量高达1000mg/kg,是非污染区的近5倍。饲料中应用污染水域鱼粉,也可导致氟中毒。

1.5 饲料生产企业对进厂原料不进行氟含量测定。多数生产企业没有购置相应的检测设备,又不进行委托检验(不愿花检测费)。

2  氟中毒的临床症状

2.l猪  家畜急性氟中毒会发生胃肠炎,食欲废绝,出现呕吐和腹泻;患畜呼吸困难,肌肉震颤,衰弱,瞳孔放大,出现感觉过敏和不断咀嚼等神经症状,严重的发生抽搐和虚脱而死。家畜慢性氟中毒主要表现为牙齿和骨骼的损害,出现跛行以及僵硬和疼痛的步态,并且伴有骨质增厚、容易骨折等症状。患畜的牙齿最初出现色素沉积或带状斑纹,呈水平排列,进而发生牙齿磨损和破裂,导致不能衔食物和咀嚼,来食量减少。

2.2 禽  肉鸡慢性氟中毒表现为:食欲减退,生长迟缓,羽毛无光泽;体瘦,腿软乏力,关节肿大,步态不稳,出现运动障碍;严重的以跗关节着地趴伏于地或两脚呈“八”字形外翻,跛行或瘫痪;吃料困难,粪便稀薄,最后昏迷衰竭而死。产蛋鸭主要表现为双脚划水无力,站立不起,有不愿下水和脱毛的现象。严重时精神沉郁,冠和髯苍白,羽毛松乱易折断。

2.3    主要表现为:初期食欲减退,鼻干,精神不振,四肢无力,喜卧不动,低头耷耳,怕人接触,见人向后缩退,有时发出尖叫;后期食欲废绝,腿骨肿大,卧地不起。泌乳母兔出现缺乳直到无乳;怀孕母兔则出现流产、早产或产弱胎,最后消瘦衰竭而死。

2.4 梅花鹿  主要表现为:初期四肢运动不灵活,继而腕关节、飞节逐渐肿大,运步时四肢僵硬触之无热感,随后渐渐在管骨、面骨、下颌骨、额骨、肋骨部出现大小不等的包块触之无热感,严重的趴窝,咀嚼困难,采食量减少,生长迟缓,呈进行性消瘦。

3 畜禽氟耐受性的影响因素及饲料中氟的最大

允许限量

    畜禽对氟的耐受性受其种类、摄取氟化物的化学形式、饲料的营养水平、摄取氟的方式以及所处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种类的畜禽对氟的耐受性不同。禽类的耐受性最强,其次为猪,反刍家畜最敏感,其中以奶牛为最。不同的家禽对氟的耐受性也不同。在小鸡日粮中添加磷酸盐矿石时,氟的最大安全限量为 300-400mg/kg;肉鸡的耐受氟量为250 mg/kg;蛋鸡为 350mg/kg。不同品种的家禽对氟的耐受性也不同,Van toledo等(1983)发现高蛋壳强度品种的鸡比低蛋壳强度品种的鸡对氟更敏感。畜禽摄取的氟化物化学形式不同,对氟的耐受性也不同。一般来说,可溶性的氟化物吸收率大于溶解度低的氟化物,饮水中氟的吸收率比饲料中氟的吸收率高。因此,畜禽对氟化钠等可溶性氟化物的耐受量低于天然磷矿石。畜禽饲粮中氟的安全剂量见表1。

1  畜禽饲粮中氟的安全剂量mg/kg

畜禽种类

氟化钠或其他可溶性氟

天然磷酸盐

乳牛

相关文章

​ ​